2018-05-07 11:41 | 來源:未知 | 作者:張詩雨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募基金為本次QDII額度新增獲批的最大贏家,獲批份額占全部新增額度的66%。
外管局29個月以來首次提高QDII額度,公募基金分得58億元。但近期QDII基金業績不樂觀,有187只產品最近三個月持續下跌,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一
發展了近12年的QDII基金,正迎來重大契機。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4月末QDII額度比上月末增加83億美元,這是29個月以來QDII額度首次增加。其中,公募基金為本次QDII額度新增獲批的最大贏家,獲批份額占全部新增額度的66%。
自誕生以來,QDII數量增加到百余只,產品種類也在不斷豐富,投資方向由全球市場逐漸聚焦于港股、中概股、美國科技巨頭公司,同時也推出多只指數型產品。然而,盡管市場不斷擴容,一部分QDII產品的收益仍不盡人意,公募基金的海外投資能力仍有待增強。
QDII基金對投資人的吸引力何在,為何大批QDII基金近期收益率不夠理想?就以上問題,國泰基金國際業務負責人吳向軍向《投資者報》記者做出相關解答。
29個月來首次提額
4月份,對于布局海外的金融機構來說,最重大的消息莫過于QDII提額。國家外匯管理局2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末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獲批額度為983億美元,這一數字在3月末為90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外管局批準QDII提額還是在2015年12月,可以看出,其已連續近29個月未審批新額度。外管局曾表示,國務院批準的QDII總額度上限900億美元已基本發放完畢,暫不會新批QDII額度。
此次提額,公募基金獲得了最大份額的“蛋糕”,共新獲批58億美元,占此輪新增額度的66%。如此高的額度意味著,QDII基金或迎來規模井噴。
調額的同時,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也從之前的132家擴充到144家。12家新獲批QDII額度的金融機構中,有6家公募基金,分別為:天弘基金、國壽安保基金、浦銀安盛基金、中加基金、財通基金和東方基金。6家公司獲批額度在1.3億美元至2.6億美元之間,共計近12億美元。
另外9家基金公司此次額度有所增加,包括:博時、易方達、富國、招商、銀華、鵬華、華泰柏瑞、景順長城、廣發,分別新增了10億美元、8億美元、6.8億美元、5.5億美元、3億美元、3億美元、2.8億美元、2.5億美元、2億美元。
盡管QDII基金額度些許放開,但截至目前,132家基金公司中只有38家公司獲得了QDII額度。也就是說,其余94家未獲額度基金公司,目前尚不具備發行QDII產品的條件。
十余年間不斷擴容
Wind數據顯示,目前基金市場共有225只QDII基金,但其中有63只基金處于暫停申購或暫停大額申購狀態。這導致目前公募基金中,有76只基金身形迷你,規模未達到5000萬元。
雖說QDII還不是哪家基金公司都能介入的,但若將時間軸拉長,在公募基金業,QDII規模已實現較大增長,產品數量也持續增加。
將時間回撥到12年前。2006年11月,國內第一只QDII基金問世——華安國際配置QDII基金正式通過工商銀行(5.930, 0.02, 0.34%)、華安基金理財中心和華安基金網上銷售向投資人定向募集。該基金將投資于紐約、倫敦、東京、香港等國際資本市場,投資范圍主要覆蓋股票、債券、房地產信托憑證、商品基金等金融產品。
2007年,南方全球基金、華夏全球股票、嘉實海外中國股票、上投摩根亞太優勢相繼推出,此時,市面上只有5只QDII基金。
2008年,基金市場新增5只QDII基金。到了2009年,QDII發行陷入停滯。2010年起,出現井噴式增長,新增QDII基金達到18只。此后,除2011年新增QDII基金11只外,其余年份均超過20只,2017年更是達到30只。
前述早期成立的QDII基金,投資方向也發生明顯變化。以華夏全球股票為例,該基金投資范圍曾一度由全球縮減到了香港市場。2018年第一季度,該基金重倉股包括騰訊控股、阿里巴巴、英偉達、瑞聲科技、中國平安(61.340, 0.63, 1.04%)、好未來等,仍以港股和中概股為主。
大批產品業績低迷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QDII基金十多年來跨步不小。布局QDII的公募基金公司從以前的5家壯大到了30多家,產品數量也隨之增至百余只。
與此同時,QDII產品種類也在不斷豐富,從主動到被動、從權益到固收、從普通產品到另類投資,產品類型也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基礎上,增加了被動指數型、債券型、另類投資基金等。
對此,國泰基金國際業務負責人吳向軍告訴《投資者報》記者:“QDII基金主要是為投資人提供更多的投資資產選項。海外市場和中國市場有很強的互補,是國人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Wind數據顯示,QDII基金中,目前共有97只股票型基金,57只債券型基金,34只混合型基金,29只另類投資基金。
廣告
從QDII基金重倉企業來看,港股公司、中概股、美國科技占據多數。目前共有54只QDII將騰訊置于前五大重倉股,除被密集持有的騰訊外,重倉阿里巴巴、工商銀行、蘋果公司、微軟公司、亞馬遜的基金分別為:28只、20只、16只、20只、21只。此外,還有多只基金持有好未來、新東方等中概股。
然而,隨著美股和港股今年以來步入調整,QDII基金的收益率不容樂觀,有187只產品最近三個月收益率為負數,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一。但當中,也不乏三個月收益率超過4%的產品,但多為對標原油、大宗商品的被動管理基金,如華寶標普油氣美元、嘉實原油、國泰大宗商品等。
對于這一現象,吳向軍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QDII基金種類很多,有固定收益,也有股票型、商品型,風險和收益特性不可一概而論,而且短期收益并不能代表長期收益。總體來說,我們認為:美國的經濟周期沒有明顯泡沫,股市、房市都值得期待。”
如果考察過去一年的收益率,仍然有不少QDII基金跑輸大勢。225只QDII中,有52只過去一年收益率為負。但同期恒生指數增長近29%,標準普爾指數增長12%。這意味著,公募基金對境外資產的投研能力仍有待提高。■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