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6 09:36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科大訊飛(38100,-041,-106%)昨日晚間披露《2018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籌劃以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0%,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08億股,計劃募集資金額達36億元。
科大訊飛是國內語音合成、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機器翻譯等人工智能(AI)領域的龍頭公司,應用于教育、司法、醫療、智慧城市等行業,此次籌劃的定增項目,多數資金也是繼續加碼主業。
雖然在業內技術領先、高達800億的市值也無人能出其右,但相比之下,公司的業績則顯“寒酸”許多,高達200倍的市盈率讓人費解。新浪財經希望通過這份定增預案和財報,為投資者了解科大訊飛的最新變化和投資價值提供一些參考。
募資36億資金仍捉襟見肘 募投項目恐“不夠靠譜”
本次籌劃的定增資金均直接或間接投向公司人工智能應用領域主業,具體包括感知及認知技術、智能語音平臺、機器人(19.760, -0.21, -1.05%)平臺、銷售體系的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5大項目,且全部項目均服務于內生業務,并沒有投向外延并購的計劃。
不過,新浪財經注意到,本次定增擬募集資金為36億元,而5個項目的總投資預算約58億,中間存在22億的資金缺口,需要自籌解決。然而,查詢2018年一季度公司最新財報發現,截至3月31日,賬上所有貨幣資金總量僅18.5億。即使考慮募集成功后會新增6.5億的流動資金,但現金層面仍然捉襟見肘。
分項目來看,定增預案中,項目的可行性分析也令人疑竇叢生。
預案提到,項目二“智能語音人工智能開放平臺項目”完成并全部達產后,可實現年均銷售收入30.86億元,年均利潤總額5.32億元,稅后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為5.98年;項目三“智能服務機器人平臺及應用產品項目”完成并全部達產后,可實現年均銷售收入9.30億元,年均利潤總額2.21億元,稅后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為5.78年。
新浪財經注意到,以上兩個項目的建設期均為3年,而按照預案里公司的預期計算,在建設完成剩余不到3年的時間內,便可收回以上30多億的投資成本,僅此兩項年均凈利超過10億,這恐怕太過樂觀了。
另外,在剩下的項目一、四、五中,預案都明確表示“實施完成后,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換句話說,剩余27億元的投資效果其實是沒有標準、“無法衡量”的。
利潤恐被人為調節 壞賬積累埋隱患
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科大訊飛實現營業收入54.45億,同比增幅達64%,而凈利潤為4.35億,同比反而下降10%,即使看40%增幅的扣非凈利潤,相比營收增速也明顯偏低,存在明顯“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不僅量增利減,多項財務數據似乎暗示利潤還存在“人為調節”的可能。
根據Choice數據統計,2017年應收賬款額高達25.5億元,同比增幅42%,并且自2013年至今,應收賬款的年復合增速也達到40%,遠超同期凈利潤14%的年復合增速。
存貨和應收票據金額雖然要小,但變化趨勢與應收賬款非常類似,并且增速更快。通過應收款、存貨和應收票據等規模的擴大,可以加速收入的確認,從而提高賬面利潤。
另外,2017年科大訊飛研發投入資本化的金額也創出新高,達5.5億元,同比增加48%。研發投入的資本化意味著研發費用在當期沒有體現,但在未來會逐步顯現出來從而影響利潤。
其實,利潤以這些方式存在,都是給今后積累隱患。
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應收賬款等壞賬損失1.07億,同比大增64%,存貨跌價損失3508萬,同比增幅更是高達470%,合計損失1.1億元,而全年凈利潤不過4個多億。如果相應科目繼續以如此速度膨脹,未來拖累利潤必然更加明顯。
2018年一季度,科大訊飛實現營業收入13.98億元,同比增長63.2%,不過歸母凈利潤8199萬,同比增長僅10.8%,依然乏力。值得一提的是,8199萬利潤中還包括了政府補助5907萬。
科大訊飛股價在目前高位震蕩已有大半年時間,而業績仍沒看到起色。不知市場還能留給這個200倍市盈率的公司多少耐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