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三板掛牌公司永誠財險旗下分支機構在兩天內被兩地保監局接連開具3張罰單。事實上,這并非永誠財險今年首次收到罰單,海南保監局在今年唯一出具的一張罰單即針對永誠財險海南分公司。
藍鯨財經發現,不僅違規現象頻發被罰,永誠財險目前經營數據也并不樂觀,今年1季度,永誠財險凈現金流出1.2億,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下滑6.63%,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也分別下行。去年情況同樣并不樂觀,數據顯示,永誠財險去年虧損0.16億元,這是其時隔3年后再次虧損,究其原因,或與其主營車險業務持續虧損相關。
對此,永誠財險向藍鯨財經表示,已著手準備變更公司經營策略。自去年以來,永誠財險高管頻繁變動,近期正面臨董事長變更,高管層尚不穩定的前提下,永誠財險未來如何經營,值得關注。
經營運作屢現違規行為,永誠財險三家分支機構接連被罰
近日,永誠財險的身影接連出現在地方保監局罰單之中。具體來看,5月14日,黑龍江保監局向永誠保險哈爾濱中心支公司發布行政處罰書,指出其存在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的問題,永誠保險哈爾濱中支與其時任總經理分別被罰款5萬元、0.5萬元。
第二日,永誠財險再度收到2張內蒙古保監局的罰單。分別來看,永誠財險赤峰中支因利用保險代理人虛構保險中介業務套取費用被內蒙古保監局罰款5萬元;同時,永誠財險內蒙古分公司因向兩家互聯科技公司支付費用73.5萬,實際是在車險銷售過程中與車險保費收入掛鉤的手續費,被內蒙古保監局罰款22萬元。
此外,早在今年3月,海南保監局出具的唯一一張罰單,也同樣指向永誠財險海南分公司的違規行為,公告顯示,永誠財險海南分公司在開展車輛保險業務過程中存在會議費、廣告宣傳費及差旅費的部分經濟事項不真實的行為,涉案金額29.14萬元。
事實上,近兩年永誠保險因違規行為收到的罰單并不少見,據藍鯨財經不完全統計,僅2017年就收到10張地方保監局罰單,違規原因包括虛列費用清單、未按規定使用保險條款費率、任命未取得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核準的任職資格的人員等。
永誠財險1季度原保費同比縮水,凈現金流出1.2億
不僅業務運作違規行為屢遭處罰,永誠財險近期的經營情況也并不樂觀。藍鯨財經查閱永誠財險2018年1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發現,永誠財險今年前3月實現18.45億元原保險保費收入,較上年同期下滑6.63%,與今年1季度行業產險公司原保費同比增長17.27%的增速相比,明顯表現不佳;償付能力方面,永誠財險今年一季度末的核心償付充足率為177.72%,綜合償付充足率為218.15%,兩項數據比上季度末分別下滑19.63和24.37個百分點。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永誠財險在今年1季度凈現金流出1.20億元。對此,永城財險表示,其一季度凈現金流出是其1季度增加信托計劃、定期存款及固定收益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的持倉所致。
整體來看永誠財險的投資表現,除在2015年投資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出4.57億元外,2010年以來其余年度永誠財險投資活動凈現金流均為正值,2017年永誠財險投資活動凈現金流凈額達到2.26億元。
與投資活動去年實現收益的情況不同,永誠財險經營活動凈現金流表現情況并不樂觀。數據顯示,永誠財險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在2017年流出1.27億元。這并非其第一年經營活動出現現金流出現象,永誠財險在2016年凈流出已達到3.24億元。
去年以來,永誠財險高管接連變動,臨時負責人由原董事長任仲成改為原常務副總裁康國君,今年1月,永誠財險發布公告表示,原紫金財險總裁許堅替代任仲成擔任新一屆永誠財險的董事長。截止目前,銀保監會尚未披露關于許堅的任職公告,但據永誠財險內部人士介紹,許堅的任職資格已獲銀保監會的核準,開始履職。高管變動后的永誠財險能否挽回目前償付能力充足率下跌、保險業務收入同比下行以及凈現金流出的現象,值得關注。
去年虧損或主因車險難盈利,負責人稱正制訂新戰略
永誠財險目前盈利情況如何?據永誠保險2017年年報顯示,永誠財險去年凈利潤為-0.16億元,這是其自2013年呈現虧損狀態后時隔3年再次出現的虧損狀態。具體來看,根據其歷年年報顯示,永誠財險2013年凈虧損2.13億元,此后兩年凈利潤實現增長,2014年扭虧為盈,實現0.41億元凈利潤,2015年盈利進一步上行,實現1.85億元凈利潤。但2016年永誠財險凈利潤開始下滑,凈利潤僅有0.28億元,較上年縮減84.86%,2017年,永誠財險凈利潤進一步走低,轉盈為虧,全年虧損0.16億元。
從營收層面來看,2017年永誠財險營業收入為56.97億元,其中,已賺保費54.83億元,占比超九成。與此同時,營業支出金額為56.98億元,其中賠付支出達34.37億元,占營業支出的60.32%。此外,2017年永誠財險的“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和“業務及管理費”分別達10.84億元19.59億元。
在業務層面,永誠財險目前主營業務包括車險、企財險、意外健康險、責任保險、工程保險等,其中車險業務在去年實現42.04億元保費收入,占永誠財險去年保險業務收入的64.67%,但車險業務并未給永誠帶來相應的承保利潤,相反其車險業務在2017年出現承保虧損1.84億元的情況。
事實上,永誠財險車險業務的虧損情況已經延續多年,除在2011年實現0.31億元盈利外,2010年至2017年永誠財險車險業務始終呈虧損狀態。
中小險企車險業務難以盈利或已成為行業痛點,據北京商報統計數據,在2017年經營車險的50家財險公司中,有8家車險承保盈利,共計盈利94.12億元,其中“老三家”人保財險、平安財險以及太保財險分別盈利87.48億、40.32億、10.14億元。而保費規模在100億以下的41家財險公司中,除都邦財險、利寶互助車險業務實現承保盈利外,其余39家車險業務均呈虧損狀態。
究其原因,或與目前車險業務成本居高不下、賠付費用高昂相關。以眾誠保險為例,其2017年車險業務保費收入為42.04億,綜合成本率高達104.23%;賠付支出則為24.75億元,與車險業務保費收入比例約為3:5。
與此同時,永誠財險的意外健康險及責任險業務也在去年呈現虧損狀況。根據其2017年報顯示,2017年永誠財險的意外健康險和責任險共計虧損0.36億元,與車險業務相似,其綜合成本率同樣較高,分別為105.28%、106.17%。此前幾年,上述兩種保險產品表現的盈利狀況也不穩定,整體起伏明顯。
另一方面,永誠財險在企業財產保險業務上則有良好表現。藍鯨財經梳理了永誠財險5年以來的數據發現,其自2013年以來,該項業務持續盈利。2013年到2017年,永誠財險企財險保費收入從2013年的10.1億元漲到2017年的12.27億元,整體上漲21.49%。與此同時,永誠財險企財險業務凈利潤隨之上行,從2013年的0.77億元,漲到2017年的1.82億元,整體上漲了1.36倍。
面對目前的業務結構中,主營車險業務虧損嚴重、盈利業務卻占比較小的現象,永誠財險相關負責人向藍鯨財經介紹稱“會對公司的戰略在細節方面微調”,同時明確“公司正在制訂新的戰略發展規劃,待董事會審議通過后實施”。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