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2 12:04 | 來源:未知 | 作者:王艷妮 | [新三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新三板越來越像A股,輪換炒概念,去年IPO集郵,今年切換成了“3+H”。新三板畢竟不是A股,沒有散戶,更沒有韭菜。炒作概念,沒有實質利好,掀不起什么風浪。
新三板越來越像A股,輪換炒概念,去年IPO集郵,今年切換成了“3+H”。新三板畢竟不是A股,沒有散戶,更沒有韭菜。炒作概念,沒有實質利好,掀不起什么風浪。
“3+H”也不例外。
據統計,目前新三板共有6家“3+H”股,消息公布后首個交易日,最大漲幅只有18%,盛世大聯甚至下跌15.7%
6家“新三板+H”概念股
4月21日,股轉公司與港交所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歡迎對方市場符合條件的掛牌/上市公司在本市場申請掛牌/上市,“新三板+H股”正式落地。受此推動,在“新三板+H股”機制落地之后,多家掛牌公司躍躍欲試。
據統計,截止目前,包括成大生物(831550)、盛世大聯(831566)、中國康富(833499)、君實生物(833330)、寰爍股份(832773)、新眼光(430140)在內的6家掛牌公司已先后在股轉官網公開披露赴港上市計劃,組成“新三板+H股”第一梯隊。
作為第一家正式宣布要登陸港交所的新三板掛牌公司,成大生物被市場譽為“新三板+H”首家吃螃蟹者”。5月4日,新政落地僅14天后,該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關于公司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議案》。
成大生物稱,為滿足本公司業務發展需求,調節資本結構,進一步提高公司的資本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深入推進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公司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并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隨后盛世大聯于5月14日,中國康富于5月18日,君實生物于5月22日,寰爍股份于5月24日先后發布了啟動+H股的公告。僅5月份,已經有5家掛牌公司宣布赴港上市計劃,其中包含兩家醫藥企業。
今日“3+H”隊伍再添一員,新眼光(430140)稱自5月8日開市起暫停轉讓,主要原因是公司向有關部門咨詢新三板公司到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規則及條件,并尋找合適中介機構。
對于赴港上市,新眼光抱有極大的熱忱。其表示,暫停轉讓期間,公司董事長湯德林先生兩次赴香港交易所參觀學習上市規則,同時公司管理層與多家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洽談商討,初步確定合作意向。
業績千差萬別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數據顯示,6家“新三板+H”概念股中有5家企業來自創新層,僅中國康富一家為基礎層企業。6家企業在市值、營收規模、盈利方面存在明顯差異。
市值方面,6家企業最高差距超過30倍,兩家醫藥股領先。截止6月11日,生物醫藥企業君實生物以近130億的總市值居首位,“同行”成大生物以超過60億的總市值緊隨其后;中國康富、盛世大聯分別以40億、23億的總市值排名第3、4位,寰爍股份、新眼光的總市值均在6億以下。
營業收入方面,6家企業的2017年的收入規模均值在7億左右,中國康富、成大生物、盛世大聯分別以17億、12億、9億的營業收入位居前3位,新眼光、寰爍股份、君實生物的營業收入偏低,分別為2億、1億、0.5億。
利潤方面,成大生物去年利潤近6個億,君實生物虧損3個多億。上述6家企業中,去年凈利潤在5億以上的僅成大生物一家,中國康富以4個億的凈利潤緊隨其后;盛世大聯、新眼光、寰爍股份3家企業凈利潤在600萬-7000萬之間;僅君實生物一家虧損,2017年虧損3.2億。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為止只是簽署相關備忘錄,對于轉板的具體要求、方案細節還有待之后詳細政策的出臺,但是從目前情況看,君實生物等生物醫藥股受益港股新政明顯。
部分資金用腳投票
“3+H”是今年新三板市場的大熱點,但資本并一定買賬,部分資金甚至用腳投票。
5月4日,成大生物成為首家“3+H”概念股,由于有業績支撐,資本市場迅速做出反應——5月7日(公告后首個交易日),成大生物早盤以16.80元/股高開,當日股價大漲7.82%,報收17.92元/股,創其近兩年的最大單日漲幅。
新眼光的情況與上述類似。6月8日,停牌一個多月的新眼光發布稱將自2018年6月11日恢復轉讓,同時宣布公司將赴港股上市計劃。復牌首日,其股價應聲上漲18%,收于2.95元/股,當日最高價達到3.18元/股。
表現不好是盛世大聯,6月11日復牌,早盤以17元/股開盤,跌幅達15.7%,收于15元/股。剩下3家企業表現也不理想。君實生物復牌當天,漲跌幅僅為0.05%
盡管新三板目前交易冷清,但它至少解決A股一個“頑疾”——炒概念。從這個角度來看,新三板跟A股還是有本質差別,也更跟成熟資本市場接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