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3 02:18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往年依靠證券投資“副業”扮靚財務報表的“炒股達人”們紛紛跌落神壇。
因受到2018年以來A股市場震蕩下行的影響,往年依靠證券投資“副業”扮靚財務報表的“炒股達人”們紛紛跌落神壇。
從上市公司2018年中報披露情況來看,諸多上市公司折戟證券投資,甚至個別上市公司主業盈利還填不上炒股虧損的巨大“窟窿”。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隨著2018年中報業績的披露,上市公司“炒股”虧損的案例漸次浮出水面。截至8月2日,虧損額最大的當屬上海萊士。
根據上海萊士披露的業績快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9.61億元,同比增長10.77%;扣非凈利潤3.05億元,同比增長約12.30%。但因證券投資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投資收益合計-13.78億元,導致凈利潤產生虧損8.55億元。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回望2015-2017年,上海萊士一度憑借“炒股”賺取了豐厚的非經常性收益。從歷年年報中“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及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一項中可以窺見這家昔日的“股神”公司是如何跌落神壇的。
上海萊士近年炒股收益
<strong>多家公司爆出證券投資失利</strong>
之所以造成如此巨額虧損,緣于上海萊士大手筆認購了多個信托計劃的劣后級份額。
根據此前公告,2017年3月、2017年11月,上海萊士先后動用3.33億元、1.80億元認購了廈門國際信托的金雞報曉3號劣后級份額、陜國投的持盈79號劣后級份額。這兩個信托計劃的資金最終用于購買興源環境(300266)股票,今年2月-7月,興源環境在停牌前后股價遭遇11個跌停,上海萊士多次追加補倉資金后無力挽回,最終于7月13日提前終止這兩個信托計劃,這兩項投資實際虧損高達8.34億元。
上海萊士2017年11月以2.5億元認購的另一信托計劃持盈78號,購入的則是萬豐奧威股票,今年2月以來萬豐奧威股價也大幅下挫,上海萊士多次追加補倉資金共計約1.4億元,截至目前上海萊士暫未公告終止該計劃。
因上海萊士尚未復牌,在上海萊士發布業績預虧公告之后,多家基金公司已經下調了上海萊士的估值,調整后的估值范圍在12.46-12.81元/股不等。
上海萊士并非孤例
前幾年把炒股“副業”經營得風生水起的蘭州黃河,7月30日晚間披露的2018年半年報也顯示,上半年公司凈虧損3158.81萬元,同比下降546.34%。而虧損的主要原因亦是炒股。數據顯示,蘭州黃河共計投資了8家上市公司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2018年上半年全數虧損。
雖然上半年啤酒市場企穩回升,公司啤酒和麥芽業務明顯回暖,但證券投資賬面收益為虧損4634.57萬元,主業盈利難抵炒股虧損。
多家公司爆出證券投資失利
由于今年以來A股市場整體表現不佳,今年上半年爆出炒股虧損的上市公司數目不在少數。
數據顯示,截至8月2日已正式披露中報的上市公司中,共有23家公司直接參與了證券投資。梳理中報可以發現,2018年上半年不少上市公司證券投資均遭遇虧損。
如中鋼國際投資了重慶鋼鐵及CUDECO兩家公司,最初投資成本為10.94億元,2018年初賬面價值為6.87億元,而截至6月30日上述投資的賬面價值進一步縮水至5.37億元。再如,投資近2億在A股市場的建新礦業也因標的股價的震蕩下跌,報告期內證券投資損失達325萬元。除此以外,云圖控股、群興玩具等上市公司的證券投資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統計中還沒有包括尚未正式公布中報的公司。其他一些公司也披露了上半年證券投資進展公告。弘業股份此前也已經公告,截至6月30日,受二級市場系統性風險影響,公司已處置的證券投資收益約-620萬元,將減少公司2018年度上半年的利潤總額約620萬元。
考慮到市場調整尚未結束,而此前的投資標的也未完全變現,一些上市公司也同時提示需要注意下半年的風險。弘業股份就表示,因二級市場股價波動頻繁,故對2018年度的影響尚存在不確定性。下半年公司將進一步強化投資研究及風險控制。
“不務正業”亂象引擔憂
一直以來,上市公司炒股買房買理財等“不務正業”的行為屢被詬病。數據顯示,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中,共有465家公司披露了證券投資情況,投資標的不止包括A股,還包括新三板、金融債、國債、貨幣基金、可轉債、企業債等。今年以來,又新增了多家上市公司審議通過了關于開展證券投資業務的議案。
多位市場人士表示,多數上市公司提出開展證券投資業務時,通常會表明“在不影響正常經營及風險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用自有閑置資金進行證券投資,以提高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增加資金收益”,初衷無可非議,但在實際運作中,罔顧風險的押注型投資并不鮮見,上市公司制定的證券投資內控制度也往往形同虛設。
在對上海萊士發出的關注函中,深交所就要求公司董事會說明證券投資的內部審批流程是否合法合規,內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運行。
與此同時,市場上也不乏個別主業不振、熱衷于證券投資來博取盈利的上市公司,這些公司在牛市時可以粉飾財務報表,但在市場調整時就會顯現更大的財務危機。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如果上市公司投資于產業鏈具有上下游關系、能夠產生戰略協同效應的標的,那么自然無可厚非,但如果沉迷于炒股賺快錢,過度參與和主業無關的投資,很可能有損核心業務的競爭力。并且,股市起起伏伏也會造成上市公司業績的大起大落,導致股市波動風險被進一步放大。
與上市公司炒股常被同時提及的還包括上市公司熱衷炒房。數據顯示,超過千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引發了市場對于炒房占據上市公司資源、影響主業核心競爭力的擔憂。
財經觀察人士朱邦凌認為,上市公司投資風險已經成為“灰犀牛”之一。上市公司炒房炒股、投資理財產品的規模不在小數。隨著市場去杠桿的推進,上市公司的財務投資風險也被暴露出來。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