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6 11:1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某全球金融機構駐港辦公室的權益團隊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某全球金融機構駐港辦公室的權益團隊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們認為經歷了最近這波調整之后,新興市場的有些公司已經跌到了非常不錯的價格,可以開始買入。”騰訊控股就在這家機構的可買標的之列。
8月15日,香港恒生指數再現疲軟走勢。
早盤開盤后恒生指數迅速跳水,盤中一度跌至27249.08點,創下2017年7月28月以來的新低。截至收盤,恒生指數跌1.55%,報27323.59點,這是該指數連續第4個交易日下跌。同時,恒生國企指數下跌1.95%,報10535.14點,逼近7月20日創下的年內低點。
近期港股市場確實負面消息環繞,其中匯率問題成為壓制市場情緒的最關鍵因素。同時,教育板塊、科技板塊接連出現的劇烈調整,也加劇了對投資者情緒的負面沖擊。
羸弱的市場環境下,內地資金近期展開了明顯的減持行動。從陸港通數據來看,南下資金最近一個月、最近三個月、最近六個月均呈凈賣出狀態。僅8月以來,通過港股通凈賣出港股的內地資金就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8月15日,有受訪陸港通基金經理向記者直言,在市場投資氣氛低迷的局勢之下,近期操作還是以謹慎為主,暫不會展開抄底動作。
內資減倉港股
數據能直觀地反映近期內資對港股市場的“悲觀”心態。
8月15日,滬市港股通渠道凈賣出8.74億元,深市港股通渠道凈賣出6.67億元,合計凈賣出15.41億元。加之前一個交易日凈賣出的33.23億元,僅短短兩個交易日,就有近50億元人民幣從港股市場撤離。
減持的動作更早之前已經開啟。據數據統計,僅8月以來南下資金通過滬深兩市港股通渠道凈賣出的金額就達到124.42億元;最近三個月通過港股通凈賣出港股市場的金額更是達到234.25億元;而從最近半年的情況來看,南下資金也處于凈賣出的狀態。
8月14日香港一家資管機構的權益投資負責人張妍(化名)向記者指出,“最近內地資金確實在不斷流出港股,因為內地基金經理近期有明顯的降低持倉、提高現金流的舉動,所以在港股這部分持續地流出,從海外資金來看反而沒有這么明顯的減持港股的動作。”
從賣出方向來看,港股藍籌權重股是內地資金主要流出標的,包括騰訊控股、舜宇光學科技、吉利汽車等個股均出現了明顯的調整,其中舜宇光學科技在8月14日更是出現了單日暴跌逾24%的巨大跌幅。不過,如若從資金賣出量來看,騰訊控股還是近期內資出逃最具代表性的個股。
張妍表示,“最近港股市場北水部分賣超(港股常用術語:過度拋售)最大的一只股票就是騰訊控股,北水一直在持續地賣出騰訊,從5月10日開始賣超之后,到現在應該有240億賣超,量非常大。”
作為內地基金在港的重要重倉股,內資的瘋狂賣出帶來了騰訊股價的大幅回落。8月15日騰訊控股盤中股價一度跌至335港元,較年內高點475.72港元跌去29.58%,市值蒸發1.34萬億港元。
對Q2業績增速的低預期是騰訊控股近期遭到內資拋售的主要原因。8月15日收盤后騰訊披露了二季度及上半年財務報告。報告顯示,騰訊二季度總收入736億元,同比增30%,但凈利潤同比增速放緩。通用會計準則下,二季報騰訊凈利潤同比下滑2%至約178億元人民幣,環比則下滑23%;而在非通用會計準則下,凈利增長20%至約197.16億元。
8月15日,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國際業務部負責人趙銘(化名)向記者分析稱,“騰訊近期遭到內資瘋狂殺估值主要還是由于游戲板塊出現的負面消息和第三方支付備付金這兩大因素對基本面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從今天披露的二季報來看,凈利潤增速也確實是低于預期的。”
趙銘進一步表示,不同個股大跌的背后有各自的原因,但從內資近期流出港股的一個整體情況來看,匯率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趙銘解釋稱,“首先,香港上市公司很大部分收入來自于人民幣,人民幣貶值使公司EPS收入減少,乘以PE就是股價下降的很大原因;其次,人民幣的貶值也會給港幣帶來貶值壓力,今天香港金管局就再次強制干預,因為近期美元和港元的息差在擴大,套利交易把港幣匯率壓低到7.85的底線,香港金管局只能出手,而一旦收縮港幣流動性,對港股也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之前索羅斯做空港幣的時候并沒有賺很多錢,但他在同時做空港股方面卻賺了大錢,現在也是類似的情況。”
抄底意愿偏弱
在不少個股已經出現大幅調整的背景之下,內地資金的抄底意愿如何?從采訪情況來看,選擇觀望者仍然占據多數,抄底意愿偏謹慎。
8月15日,深圳一位陸港通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香港市場不少個股確實在短期內出現較大的跌幅,估值便宜了很多,但我們認為目前港股市場整體的氣氛還是比較差,所以還是選擇等待一個更合適的時點再介入。”
另一家基金公司在談及對港股市場未來走勢時持謹慎看法。8月15日該公司表示,經濟慣性下滑將在短期內繼續打壓市場投資氣氛,因此港股市場大概率還是維持盤整走勢。不過,在市場波動中,可以關注優質龍頭公司超跌帶來的投資機會。
相比之下,外資機構似乎有相對更為積極的抄底意愿。8月14日,某全球金融機構駐港辦公室的權益團隊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們認為經歷了最近這波調整之后,新興市場的有些公司已經跌到了非常不錯的價格,可以開始買入。”其中,騰訊控股就在這家機構的可買標的之列。
當然,相對偏弱的抄底意愿并不意味著毫無行動。在8月15日騰訊控股的賣盤中,中國投資(滬港深)席位就位列買入前五席,說明在大舉超賣騰訊之后,已經開始有部分內資也重新加倉、建倉騰訊。
就基金產品而言,受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基本面影響,今年陸港通基金整體表現不佳。據數據統計,截至8月14日,280只可錄得年內收益的陸港通平均虧損5.83%,其中跌幅超過10%的有70只,跌幅最大者年內虧損超過20%。
有基金經理向記者直言,若港股繼續維持盤整之勢,那么今年陸股通基金的收益率可能還是難有比較大的改善。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