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無界零售概念的提出,京東將自己定位為零售業的基礎設施服務商。按照京東董事局主席劉強東的說法,就是要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各種“黑科技”,再造整個零售行業。
無人科技成物流配送支柱力量
前段時間,京東集團在北京市海淀區開啟了首次配送機器人全場景常態化配送運營。本次運營包括了小區配送、園區配送、快遞員接駁等多種應用場景。
據介紹,此次運營的區域覆蓋配送站西側的居民聚集區和附近的中關村軟件園,由智能調度中心進行多線路、多車型調度統籌和配送安排。京東自主研發并投資的多款配送機器人同時參與,根據訂單量智能匹配車型并完成配送,參與運營的配送機器人最多同時配備30個取貨箱,最高行駛速度15千米每小時。
在送貨過程中,京東配送機器人自主停靠配送點,由雷達和傳感器進行360度環境監測,自動規避道路障礙與往來車輛行人,準確識別紅綠燈信號并做出相應決策。在即將到達目的地時,后臺系統將取貨信息發送給用戶,用戶可自由選擇人臉識別、輸入取貨碼、點擊手機App鏈接等三種方式取貨。
隨后,雄安新區也成為京東配送機器人常態化運營的又一座城市。京東在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規劃了多條配送線路,圍繞公共服務區、行政服務區、生活服務區、企業辦公區等四大區域共設置了20個配送站點。
京東方面表示,基于智能物流領域的科技突破,京東無人科技將成為未來京東物流配送的支柱力量。
目前,京東已經搭建起由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等組成的全流程智能物流體系,尤其在末端配送環節,京東通過將無人分揀、無人機、無人配送站、無人配送機器人組合在一起形成末端配送閉環,打造出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基礎設施建設樣板。
人工智能助力零售業數字化轉型
“由于不能試穿,鞋子、褲子最好別在網上買,萬一尺碼不合適,還得退貨”;“想買點藝術畫掛墻上,總感覺網上買的不靠譜,還是周末去畫廊看看吧”……過去,出于這樣那樣的顧慮,很多消費者不得不選擇線下購物。現在,即使足不出戶,也可以像逛實體店那樣試衣服、買各種日用品了,而這自然得益于人工智能等“黑科技”的迅猛發展。
早前,京東曾為業界展示了各式各樣有黑科技加持的購物場景。比如,AR實景購能使物品真實地顯示在現實場景中;“3D商詳”可以100%還原商品細節,1:1匹配商品尺寸;而虛擬試衣間和AR試妝,則可以讓很多愛美的女生在手機上就能獲得逛專柜的體驗。
事實上,VR全景館、京東虛擬試衣間、尺碼助手、3D商品主圖、實景圖等各種“黑科技”早已在京東多種場景中得到廣泛應用,京東正在通過這些技術實現商品描述的自動化生成,如AI推薦的服裝搭配等。
京東在AI方面的另一個重要布局,就是推出了Alpha智能服務平臺。Alpha智能服務平臺聚集了語音識別與合成、人臉識別、智能互聯、機器學習等眾多先進的AI技術,而這些技術大都適用于零售場景,當它們成為一個成熟的體系時,京東就成為了技術輸出者,為傳統零售業的數字化轉型發揮重要作用。
用大數據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京東為什么發力“黑科技”?一個重要的初衷是,京東自身的海量數據需要更加高效地運營。京東集團副總裁裴健認為,京東擁有中國電商領域最完整、最精準、價值鏈最長的大數據資源,截至目前,京東大數據平臺上有超過4萬臺服務器,每天處理超過100萬個任務,數據總量超過450PB(1PB=1024TB),而且還在以每天800多TB的規模增長。
基于海量的數據基礎和長期積累的大數據技術能力,京東得以打通各個渠道的數據資源,形成對用戶、商品、店鋪等的精準畫像,為用戶提供了更具個性化的服務。
裴健說,“如果把所有行業行為都轉化為數據,對下一步的商業決策進行指導,就能夠獲得精準、全面、安全的大數據決策能力,這使京東的供應鏈管理更加有效。”
同時,京東也在積極推進區塊鏈技術,加強商品溯源。7月26日,京東全球購針對品質管控和售后服務方面發布了35項提質舉措。其中包括搭建了“京東區塊鏈防偽追溯平臺”。截至目前,該平臺已實現超過10億件商品的可追溯。
據京東商城大快消事業群經營管理部總經理王哲介紹,借助區塊鏈技術,將商品原材料過程、生產過程、流通過程、營銷過程的信息進行整合寫入區塊鏈,相當于給每件商品配了一張身份證。消費者下單后掃碼就可以看到商品全程的流通信息。
對于在售商品,京東全球購還推出了“溯源檢查”進行質量二次把關。由鑒定專家、審核專家、專業買手、普通消費者、媒體等組成溯源檢查團,深入原料種植區、生產現場、倉儲物流場所進行檢查,確保品牌商按標準從源頭把控商品品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