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1 07:58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9月10日,北訊集團(10820,-120,-998%)(002359SZ)開盤后股價即出現一字跌停,報收1082元股,這是自4日以來公司連續第五個交易日出現跌停。
股價的持續走低,也使北訊集團前兩大股東面臨極大的股權質押平倉風險。根據北訊集團近日披露的公告顯示,截至7日公司控股股東龍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龍躍集團”)及第二大股東天津信利隆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天津信利隆”)均存在平倉風險,涉及股份合計占總股本23.66%。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北訊集團股價持續跌停的背后,是公司近來連續兩次重組的失利,以及業務高速擴張后出現的債務違約。北訊集團中報顯示,至6月末公司應收賬款17.31億元,比去年底增加了8.6億元。
對此,北訊集團有關人士解釋,此前披露的逾2億元債務違約已經得到解決,對于股東出現的平倉風險,股東業已表態稱正采取措施化解這一風險,“目前經營一切正常,有任何變化將第一時間進行披露”。
股東平倉風險激增
截至9月10日收盤,北訊集團10.82元/股的股價,已創出近三年來新低,且有可能在接下來的交易日中繼續下探。
Wind資訊數據顯示,10日當天,北訊集團成交額僅為563.18萬元,換手率0.07%,至收盤時仍有高達54.21萬手賣單封盤。
北訊集團年內兩度籌劃重組卻兩度失利或是股價大幅下跌的導火線。
今年2月,北訊集團表態將籌劃收購通信企業資產,但誰知半年時間過去,這筆交易最終擱淺。
北訊集團宣布終止上述重組時,8月下旬還終止了另一筆收購。
此前,公司曾披露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廣微控股有限公司等合計持有的北方廣微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廣微科技”)65%的股份。終止原因則是標的公司的業務整合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最終無法就標的資產估值、業績承諾及補償等核心條款的安排達成一致。
重組連續折戟,成為壓垮北訊集團股價的最后一根稻草,并同時引發公司股東連續出現爆倉風險。
據統計,截至9月7日,龍躍集團質押1.67億股已觸及平倉線,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43.72%,占公司總股本的15.37%。
今年5月底,龍躍集團一度出現平倉風險,但隨后通過提供補充質押或提前回購等方式,化解了一風險。
另外,天津信利隆質押北訊集團股票9012萬股已觸及平倉線,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90.76%,占公司總股本的8.29%。
北訊集團有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兩大股東正在積極與質權人溝通,并擬通過籌措資金、追加保證金或抵押物等相關措施防范平倉風險。
被質疑存流動性風險
除重組連續失利外,北訊集團股價持續跌停的另一個原因,被認為與公司目前存在流動性危機有關。
8月底,媒體曾爆出北訊集團存在逾2億元債務逾期情況,隨后上市公司披露予以證實,稱累計逾期債務合計金額為2.74億元,并解釋出現逾期情況的原因,是受宏觀經濟和資金緊縮的金融環境的影響,在公司股票價格在5月出現異常波動后,相關金融機構陸續要求公司還款,因此短時間內公司償還債務的壓力劇增。
“同時,公司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停牌期間,絕大多數金融機構按照行業慣例出于風控要求不再發放新的借款或者續貸,這無疑再度加重了短期的債務償還壓力。”北訊集團方面稱。
9月10日,上文提及的北訊集團人士進一步解釋,針對上述債務逾期問題,目前已得到良好解決,其中公司逾期債務已還清的債務為2.25億元,與相關金融機構溝通達成一致展期的債務為0.49億元,公司已無逾期未處理債務。
盡管逾期債務得到了解決,但外界仍然對北訊集團今年以來應收賬款的快速攀升表示了擔憂。
北訊集團2018年中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19.69億元,而應收賬款為17.31億元,占營業收入87.91%,比年初增加了8.6億元。其中,通信板塊應收賬款有11.75億元,比去年底增加了7.64億元。
“隨著北訊電信業務量增長,應收賬款規模變大。”上述北訊集團人士解釋,“因為業務關系,我們的客戶多為政府部門,賬期相對來說較長,而且我們是做專網的,很多時候也需要政府的支持。雖然賬期長,但我們相信不會變成壞賬。”
當北訊集團面臨外界諸多質疑時,除一些股東面臨平倉風險外,公司另外兩位股東則進行了大規模的減持。
9月6日,北訊集團披露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任志蓮及其一致行動人呂佳虹完成了減持股份計劃。今年3月,后者曾披露將減持公司不超過1%股份。
數據顯示,今年4月底至5月中旬,任志蓮等人曾進行了首次減持,至8月底到9月初,則進行了第二次減持,減持方式為集中競價,合計減持股份為1029.93萬股,減持價格在18.4-26.1元/股。(編輯:羅諾)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