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0 10:50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三季度北上資金青睞大基建這些白馬被拋棄
伴隨著資本市場加大開放,境外資金在A股的動向越來越受到關注,而這里面,滬深港通的北上資金由于透明度更高、“戰績”更優,他們所大舉買入的個股,往往會有不俗的表現,近一年以來,北上資金屢屢斬獲優質白馬,收益頗豐,如今,今年已走過三個季度,在今年三季度期間,北上資金又有什么新的動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此展開數據統計和調查。
大基建增持迅猛
數據統計,今年三季度以來,北上資金的注意力似乎已不再專注于大消費,其視野開始轉向大基建和金融板塊,其中,對于基建類公司的增倉,可謂極其的迅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北上資金三季度增倉數量最多十只個股分別是中國石化、分眾傳媒、民生銀行、三一重工、光大銀行、大秦鐵路、馬鋼股份、農業銀行、伊利股份以及交通銀行。其中,中國石化和分眾傳媒增倉均超過4億股,三一重工、大秦鐵路以及馬鋼股份則屬于大基建范疇。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三只大基建個股增倉股份數額不算最高,但是增持比例均較大,比如北上資金三季度增倉三一重工2.87億股,相較二季度末持有的1.65億股,增持幅度超過150%,其截至三季度末持有三一重工4.52億股,也占到該股流通股比例的5.83%,不出意外,北上資金也將成為三一重工的第二大流通股東。
同樣,二季度末才持有馬鋼股份4194.85萬股的北上資金,三季度已經增倉至2.5億股,增倉幅度接近6倍,持有股份占其流通盤比例也達到了4.19%。
除去上述股份數量增持較高的個股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若從增持比例增長來看,北上資金也格外青睞大基建板塊,比如新鋼股份、新興鑄管、華菱鋼鐵以及華新水泥,三季度后,北上資金持有這些個股占其流通股比例均超過3%,且單季度增倉幅度均超過了5倍。
除去大基建板塊,北上資金依舊在不斷增持大金融板塊,特別是銀行板塊,北上資金仍在三季度持續增倉,增倉數量較多的個股分別為民生銀行、光大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以及中國銀行等,而保險龍頭中國平安北上資金也在積極買入。
多只白馬被“拋棄”
雖說北上資金多以價值投資為主,但是一旦發現風向不對,他們拋售白馬股,也是格外的堅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數據統計發現,在三季度,北上資金賣出股份最多的個股為洛陽鉬業,單季度賣出股份達到驚人的2.02億股,其持股數量從3.07億股猛降至1.05億股。值得注意的是,洛陽鉬業從去年中旬到今年第一季度走出一波慢牛市,其股價一直保持震蕩上行態勢,從4.9元一帶最高漲至9.72元,股價實現翻倍,但是從二季度開始,該股股價出現回調,而北上資金一度護盤,二季度曾增倉近2000萬股,但是到了三季度,北上資金態度大變,瘋狂拋售洛陽鉬業,而洛陽鉬業股價也跌至階段低點4.19元,基本回到了2017年中旬的啟動位置。
另外北上資金單季度賣出股份超過3000萬股的個股還有恒瑞醫藥、海康威視、青島海爾、長江電力、匯川技術。有意思的是,上述5只白馬股,北上資金在二季度均還在進行不同程度的增倉,但是在三季度,北上資金選擇了快速撤離。
而以拋售比例來看,北上資金三季度拋售持股比例較大的個股有大參林、水井坊、歐派家居以及科士達,其中,北上資金近乎清倉大參林,持股已從二季度的248.18萬股降至2.35萬股,而大參林股價基本也從三季度開始,出現斷崖式下跌,股價單季度跌幅超過30%,表現低迷。
“對于藍籌白馬來說,北上資金的選擇都是很穩健的標的,比如金融板塊,可以看到都是穩步加倉,而漲幅過大的白馬股或者是未來基本面表現不足以支撐目前估值的,他們也會選擇減持,獲利了結。對于小眾個股呢,北上資金也是比較靈活,總體來說,投資者可以借鑒北上資金的投資思路,跟隨操作的話,還是看個人,不宜盲目追隨。”一深圳不愿具名私募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