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5 07:5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10月23日摩登大道發布2018年三季度報告,本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404億元,同比增長10604%,實現歸母凈利潤56787萬元,同比下降5979%,處于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境地。
盈利問題突顯:靠補助撐業績 凈利率大幅下滑、毛利率創十年來新低
2018年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567.87萬元,而其中9成以上來自非經常性損益。新浪財經發現,本報告期實現的凈利潤大部分得益于一筆政府補助。三季報資料顯示,本報告期內收到企業上市獎勵、服務貿易資金撥款、文化和科技融合專項資金等,該筆補助計入營業外收入,進而影響了本期利潤。在不考慮所得稅下,該筆補助占本報告期歸母凈利的96.88%。
為何本報告期摩登大道增收不增利,業績靠補助來支撐?新浪財經發現,其主要原因應為大幅下降的毛利率。
摩登大道處于時尚零售業務領域,主業定位為高端男裝銷售,秉承“時尚+科技”的發展戰略。主要包括4大類業務,分別為自有品牌運營業務,其中以卡奴迪路為主要品牌;代理品牌運營業務,代表性的合作有:開設于澳門的ANTONIA品牌集合買手店,與西班牙珠寶品牌TOUS區域戰略合作,與法國時裝品牌G Givenchy區域銷售合作,與歐洲免稅品公司德國海內曼合作等。線上全渠道運營業務,目前已與蘇寧易購、天貓、唯品會、京東、考拉、小紅書等電商展開合作;移動社交工具類應用的開發和運營業務。
本期營業成本暴增,較上年同期增長92.01%,而其中主要為代理品牌以及線上B2B業務,移動應用產品成本的升高。
激增的營業成本大大壓縮了利潤空間,導致本期毛利率大幅下滑。數據顯示,本期毛利率為44.74%,2017年末毛利率為54.65%,相較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同時也創下了公司近十年來毛利率的歷史新低。
本期的銷售凈利率也大幅下滑,銷售凈利率為本期凈利潤與銷售收入的比值,這體現了摩登大道本期營收規模與凈利潤嚴重不配比。報告期公司銷售凈利率為4.43%,上年同期為16.73%,同比下降了12.3個百分點。
2018年財報業績添色妙招:向控股股東22.4億出售資產及子公司
盡管三季報的業績并不理想,但22日發布的一則重大資產重組公告,也許將使得摩登大道2018年全年業績充滿期待。
10月22日摩登大道發布公告,公司擬出售子公司悅然心動100%股權及總部大樓相關資產及負債,交易總對價為22.4億元,受讓方為公司控股股東瑞豐集團。
資料顯示,瑞豐集團持有公司28.56%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林永飛持有9.32%,翁武游持有2.69%,翁武強持有2.47%,而林永飛、翁武游、翁武強三人又合計持有瑞豐集團100%股權,構成一致行動人,公司實控人為林永飛。
此次出售的悅然心動100%股權預估值約為7.2億元,總部大樓相關資產及負債預估值約為15.2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出售的子公司悅然心動為上市公司在2016年10月簽署購買資產協議,2017年3月經證監會許可,2017年4月完成工商變更,2017年5月納入公司合并報表。當時交易作價為4.9億元,評估增值率高達1024.77%。
上市公司溢價10倍斥資4.9億元收購的子公司,僅過一年多時間就著急脫手,其中的原因是為哪般?
從基本面來看,悅然心動目前業績并未出現巨大變化,盈利能力尚佳。數據顯示,悅然心動2017年5-12月、2018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907.05萬元和9831.53萬元,占摩登大道總營收的9.67%和15.27%。
而根據收購時的業績承諾, 2017年度和2018年度實現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4550萬元和6150萬元。并表后首個完整會計年度2017年,悅然心動實現歸母凈利5210.10萬元,扣非歸母公凈利潤為4971.52萬元,完成率為109.26%,已完成業績承諾。
2018年三季報中,公司也稱2018年業績變動主要原因為悅然心動業績貢獻較上年同期增加。
從經營發展方向來看,公司自2015年確立“互聯網+”全球時尚品牌運營商定位以來,通過外延式收購,整合優質公司以實現戰略轉型。
悅然心動主營業務為移動互聯網社交工具類應用的開發和運營,定位海外用戶,通過蘋果及谷歌等平臺發行。收購悅然心動是公司向 “互聯網+”邁進的重要舉措。
同時公司曾在2018年半年報中提到:報告期公司重點工作包括以“科技創新”作為推動公司發展的新動力,其中主要以悅然心動提供的移動社交工具類應用的開發,公司也明確表示“未來,悅然心動也將探索與摩登大道其他業務板塊在時尚品牌傳播、用戶體驗等方面的協同效應。”
然而時隔不到4個月的時間,公司便改口擬將悅然心動賣給控股股東。公司稱本次出售系戰略調整,有助于更好的實施2018-2020年“新零售科技平臺”的發展戰略。
此次出售悅然心動交易作價7.2億元,2017年收購時交易作價4.9億元,相較作價差異2.3億元,增值率達46.94%。這也就代表此次出售子公司,上市公司將獲益頗豐,同時2018年財報也將會添色不少。
另外,本次出售的另一資產15.2億的總部大樓,為總部辦公樓及藝術館。新浪財經注意到,上述資產系公司于2017年11月才完成驗收,并于同年搬遷至總部辦公。剛搬遷不到一年的時間公司就將其轉讓出售原因為何?
主要原因可能為總部辦公大樓轉固后將要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計提折舊。而辦公大樓資產規模較大相應計提的折舊費用也相對較高,從而壓縮利潤。初步測算,2018年上半年折舊費高達918.05萬元,與17年搬遷前相比,新增432.32萬元。
總部大樓相關資產及負債預估值約15.2億元,而該大樓截至2018年6月末資產及負債合計為7.49億元,增值率為102.94%。可見此次出售資產不僅能減少折舊的計提,并且還能獲取高額的收益,可謂一舉兩得。
22.4億現金交易 受讓方控股股東瑞豐集團連虧兩年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22.4億的交易以現金方式支付,而交易對手瑞豐集團2017年的凈資產僅為24.17億元。同時,公開資料顯示瑞豐集團近兩年內處于持續虧損狀態。
數據顯示,瑞豐集團2016年、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7.76億元、10.92億元,實現凈利潤金額為-3.33億元、-5392.81萬元。
同時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金額與營收規模不配比。2016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1.62億元,占營收總額的14.83%,而2017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金額為負數,資金顯示流出向,金額為-1.21億元。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交易對手即控股股東未來是否具備履約能力以及資金的來源為何?尚無從知曉。
瑞豐集團、實控人及其一致行動人股權高位質押
目前瑞豐集團,以及瑞豐集團的股東林永飛、翁武游、翁武強,也即為上市公司的最終受益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處于高位質押狀態。
根據三季報披露數據顯示,瑞豐集團持有上市公司203,520,00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8.56%,為第一大控股股東,其中154,522,080股質押,質押率為75.92%。
林永飛持有上市公司66,389,603股,占總股本的9.32%,其中32,000,000股質押,質押率為48.20%。
翁武游持有上市公司19,200,000股,占總股本的2.69%,其中19,200,000股質押,質押率為100%。
翁武強持有上市公司17,600,000股,占總股本的2.47%,其中17,600,000股質押,質押率為100%。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