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31 09:40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34家券商今年前三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8454億元,凈利潤47824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228%、3291%。
■本報見習記者 王思文
昨日晚間,所有上市券商今年前三季度經營數據已經全部披露。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這34家券商今年前三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845.4億元,實現凈利潤478.24億元。盡管今年9月份上市券商業績顯著改善,但前三季度營收和凈利潤總和同比仍下降12.28%、32.91%,這與業內此前預期相同。
另外,盡管年內券商股破凈破發數量驟增,券業面臨著重資產業務和輕資產業務雙重挑戰。但專家表示,近日股權質押業務的政策陸續出臺,證券業協會推動券商成立1000億元總規模的資管計劃,首次將由11家證券公司達成意向出資210億元成立母資管計劃。這些實際性方案落地能夠緩解證券公司股權質押業務風險,紓解市場對于證券公司資產負債表的擔憂。
7家上市券商
凈利占比超六成
從營業收入方面來看,34家上市券商中,今年前三季度累計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有5家,依次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和廣發證券,中信證券營收更是唯一一家超過200億元的上市券商,達272.09億元。
而從營收增長率來看,34家券商中僅有3家券商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分別是山西證券、東北證券和國泰君安。其中山西證券增幅最大,達到27.94%,實現營收43.51億元,其他業務收入、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投資收益均出現正增長。
其次是東北證券,其前三季度營收達41.37億元,增幅為16.22%,營收增長主要原因也為其他業務收入的正增長;國泰君安作為龍頭券商,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67.87億元,同比增長1.04%,增幅位列第三。其余31家券商營收均下滑,平均下滑幅度為34.93%至0.19%,下滑最大的是國元證券。
從凈利潤方面來看,中信證券今年前三季度以73.15億元的凈利潤在34家上市券商中居首。國泰君安和華泰證券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前三季度凈利潤分別達到55.12億和44.8億元。此外,廣發證券、海通證券、申萬宏源和招商證券今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也都超過30億元,分別為41.14億元、35.88億元、33.11億元、30.72億元。這7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合計占全部34家A股上市券商凈利潤的65.64%,今年以來券商“馬太效應”持續加劇。
此外,太平洋證券成為前三季度上市券商業績中唯一一家出現虧損的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1.77億元。盡管太平洋證券多個業務條線業績均略有增長,但自營收入中利息凈收入驟減,從去年同期的凈收入1.8億元,扭虧至-7713萬元,導致其營收明顯減少。
綜合來看,這34家上市券商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全線同比下滑,下滑幅度為32.91%,下滑幅度大于營收下滑幅度。
不過,從上市券商股價表現來看,昨日券商股隨A股強勢全線上漲,多只券商股漲幅超9%,延續近日券商股領漲態勢。這也驗證了行業分析師的判斷:雖然短期內券商板塊反彈較多,但行業仍目前處于歷史估值底部,建議繼續增持券商板塊。未來證券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升,在政策托底質押風險的背景下,營收結構均衡、綜合實力強的行業龍頭券商值得關注。
資管業務降幅最小
千億元資管計劃更利好
雖然34家上市券商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同比普遍下滑,但如果單從券商各項業務線來看,資管業務下滑幅度較小,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在A股大幅波動和投行業務承壓背景下,下滑幅度較大。34家上市券商中,7家券商的三季度資產管理業務實現增長。其中,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增幅冠軍的山西證券的表現最為明顯,資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1.16%。
與此同時,近期證券業協會推動券商成立1000億元總規模的資管計劃,首次將由11家證券公司達成意向出資210億元成立母資管計劃,利好政策出臺,對此,天風證券近期表示,實際性方案落地能夠緩解證券公司股權質押業務風險,紓解市場對于證券公司資產負債表的擔憂,目前包括海通證券在內的上市券商出現破凈的情況,反映市場對于股票質押等資本中介類業務的悲觀預期。
另外,經紀業務收入中僅有太平洋一家實現正增長,投行業務收入中僅有長城證券和太平洋證券實現正增長。而屢次實現業務線增長的太平洋證券卻成為唯一一家前三季度虧損上市券商,不難看出,自營收入中利息凈收入的驟減,對公司業績產生重要影響。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