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份首批養老目標基金獲批,公募助力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正式拉開帷幕。不過,受市場行情低迷、投資者教育欠缺等因素影響,首批養老目標基金銷售并不理想。
接受記者采訪的多家公募基金認為,養老目標基金是長期戰略,隨著稅收等政策的實施,養老目標基金將迎來迅速發展。
發行遇冷
難改公募熱情
今年8月,富國、華夏、博時等基金公司申報的14只養老目標基金正式獲得證監會批文;近期又有10余只養老基金拿到“準生證”,不日將投入發行。
不過,首批養老基金的發行非常低調,多數以保成立為主。截至上周五,已經結束募集的華夏養老2040、中歐預見養老2035、工銀養老2035和泰達宏利泰和養老等基金首募規模多在兩億元出頭,中歐預見養老2035募集規模最高,為3.2億元。
北京一位公募FOF基金經理坦言,當前基金募集非常困難。今年證券市場低迷,投資者風險偏好低,且對于養老產品缺乏了解。“不過,基金往往是‘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當前時點發行這樣長期投資的養老目標產品,在投資上難度要小很多。”
中歐養老2035基金經理桑磊認為,表面上看,幾只養老目標基金募集規模都不算高,這既與A股市場環境低迷有關,也與養老目標基金作為新型產品,投資者理解與接受需要時間有關。美國的養老目標日期基金規模有1.1萬億美元,但初期成立的基金規模也多為幾千萬甚至幾百萬份。
鵬華基金資產配置與基金投資部FOF投資副總監焦文龍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他看來,今年權益市場持續偏弱以及投資者對新生事物接受度欠缺是造成養老目標基金發行困難的兩大主要原因。“針對第一個原因,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渠道都要將養老基金作為長期戰略,投入資源進行投資者教育,相信隨著這些工作的推進,投資者會逐步接納新產品。未來如果有稅優的催化,養老目標產品會更快地走進千家萬戶。針對第二個原因,歷史規律基本都是‘好做不好發’,相信未來隨著流動性改善和改革的深化,市場將有機會迎來轉機。養老目標基金是長期的事,當前是不錯的布局時點。”
富國基金、華夏基金等相關人士也表示,養老目標基金作為新類型的基金,具有長期投資屬性,投資者教育工作也需要長期堅持做才會有效果。
明年有望納入
個稅遞延優惠
業內人士表示,與普通FOF相比,養老目標基金最大的優勢在于未來將納入個人稅收遞延。多家公募在接受采訪中也表示,明年稅收遞延政策或會延伸到養老目標基金,這對公募基金進行養老第三支柱投資實踐是絕對利好。
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過30家基金公司提交了61只養老目標基金的申請材料,其中部分產品已經獲批或完成募集成立。隨著監管審批提速,未來或有更多公募加入對個人養老這片藍海的探索。
富國基金表示,稅收遞延政策對養老金賬戶積累階段的增值收益免稅,等個人領取時,再按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對于個人而言,意味著巨大的稅收優惠。此舉也有助于推動我國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促進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
“稅收遞延政策延伸到養老目標基金,無疑將成為養老目標基金快速發展的催化劑。”桑磊介紹,美國目標日期基金、目標風險基金發展很快,合計規模從2016年末的1.3萬億美元增加至2017年底的1.5萬億美元,其中,目標日期基金資產規模增長了26%。根據預測,未來中國養老目標基金每年可新增規模3000至4000億元。
匯添富基金指出,海外成熟市場發展經驗表明,養老目標基金是最重要的個人養老金投資工具之一,也是最近十年發展速度最迅速的基金產品。養老目標基金具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原因,在于其契合了養老投資的本質。
上述北京公募FOF基金經理直言,若養老目標基金納入稅收遞延的范圍,老百姓(59.170, 3.07, 5.47%)就可以直接稅收抵扣買養老目標基金,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一方面,這類基金的規模或會穩定增長,而這些長期資金更可以發揮公募基金長期投資優勢,為老百姓帶來合理的投資業績;另一方面,長線資金入市,會使得很多短線博弈的投資者轉為長線投資者。這不僅會改變A股市場暴漲暴跌的風格,也將為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奠定基石。從中長期來看,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與成熟市場將越來越相似,有望迎來長期慢牛的市場行情。
焦文龍表示,過去公募產品更多聚焦在資產管理,強調單一資產或者單一策略的增強收益。未來隨著金融深化以及金融脫媒,資產管理機構需要更多從負債端思考,如何在既定的負債壓力下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而養老是最具有普遍意義且金額較大的一個負債需求,“養老目標基金的發展甚至有可能直接決定公募基金未來的發展”。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