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10:30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中信證券紅利價值交出的公募“首秀”成績單,也展現出頭部券商出色的大資金管理能力與投研實力。
近年來,市場掀起一陣“爆款基金”熱潮,“日光基”、“百億基”屢見不鮮。但當發行熱潮退去后,業績始終是檢驗“爆款”產品的試金石。記者注意到,作為中信證券旗下首只完成公募化改造的權益類大集合產品,自今年11月4日起,中信證券紅利價值距其公募化后首發日一年鎖定期滿,陸續向持有人開放贖回,其公募化“首秀”成績單非常亮眼。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中信證券紅利價值B類份額近一年收益率高達53.80%,遠超同期上證指數收益率(14.73%),獲得了38.95%的超額收益。
為積極響應監管號召,券商資管紛紛緊鑼密鼓推進旗下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進程。作為行業龍頭的中信證券也繼續領跑,不僅在成功改造產品的數量和速度上位于同業領先地位,在“質量”上也打造出多只深受追捧的“爆款”產品。以中信證券紅利價值為例,該產品于去年10月完成改造,隨后在11月4日啟動二次發行,首日募集規模超過46億元,一周后產品總規模達到80億元,根據今年三季報披露數據顯示,規模已超過200億,一躍成為當前市場上已完成公募化改造的券商資管大集合中規模最大的“旗艦”級產品。
中信證券紅利價值交出的公募“首秀”成績單,也展現出頭部券商出色的大資金管理能力與投研實力。據悉,中信證券資產管理業務擁有一支過百人的“精英級”投研團隊,成員均為碩士及以上學歷。中信證券紅利價值掌舵人劉琦更是中信證券資管投研團隊的領軍“老將”之一。劉琦先生有著18年金融從業經驗,投資生涯經歷多輪牛熊市場考驗,目前擔任中信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執行總經理、研究部負責人。
除了管理人的專業實力外,業內人士指出,中信證券紅利價值的一年持有期設計也是投資者能夠獲得良好投資體驗的原因之一。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春節后的A股市場出現調整,如果沒有最短一年持有期的設計,或許就會有投資者因無法承受短期市場的震蕩而選擇“下車”,從而與中長期的收益“失之交臂”。中信證券紅利價值的一年最短持有期的設計則保證了產品規模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使得投資經理能夠從容地調整投資策略,幫助投資者平穩度過市場波動期,等待資產的長期增值,并最終獲得良好的持有體驗。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