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1 11:1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聯盟最終不一定會解散,因為雷諾與日產互相都有股份,也會牽扯到復雜的法律問題。后續雙方還要繼續較勁,日產的主要目的是爭奪話語權
本報記者左茂軒實習生齊茗馨北京報道導讀
“聯盟最終不一定會解散,因為雷諾與日產互相都有股份,也會牽扯到復雜的法律問題。后續雙方還要繼續較勁,日產的主要目的是爭奪話語權。”
11月19日,當卡洛斯·戈恩走出在過去20年間進出無數次的東京羽田機場時,沒有絲毫防備和預兆,被兩名東京地方檢察院特搜部的工作人員以自愿同行的方式帶走。
當日,據《朝日新聞》及日本共同社等日本媒體報道,雷諾董事長兼CEO、日產汽車會長卡洛斯·戈恩因涉嫌過少申報自身報酬,違反《金融商品交易法》中的虛偽記載有價證券報告書為由,被東京地方檢察院特搜部逮捕。
根據日本法律,一旦戈恩罪名成立,除了被追繳稅款和繳納罰金之外,他還有可能面臨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消息一出,在全球掀起軒然大波。當天,雷諾和日產股價應聲暴跌,日產股票在盤后交易中下跌超過6%,而雷諾在泛歐交易所下跌逾15%。
作為全球最為知名的汽車企業職業經理人之一的戈恩,除了是雷諾和日產的負責人,還是三菱汽車的董事長。在戈恩的領導下,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聯盟,近兩年就全球汽車銷量第一的寶座與大眾和豐田展開激烈的競爭。
隨著雷諾、日產、三菱三家公司協同發展的關鍵人物戈恩被捕,這個由他一手打造的汽車聯盟或許面臨瓦解的危機。
戈恩被捕前后
這一場看似突發、實則醞釀很久的“宮斗大戲”,更像是為爭奪最高領導權的權利斗爭。掀起“血雨腥風”的,正是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的日產。
在戈恩被逮捕后不久,日產汽車便很快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并發布了一份相當詳細的官方說明。日產稱,以內部舉報為事件發端,過去幾個月一直在內部調查卡洛斯·戈恩和代表董事格雷格·凱利。調查顯示,多年來戈恩和凱利在有價證券報告(東京證券交易所報告)中少報自身所獲的董事報酬,另外,戈恩也涉及到很多重大不正當行為,如私自使用公司資產,凱利也深度參與其中。
根據日本特搜部消息,戈恩涉嫌在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間,在合計約99億9800萬日元的實際報酬中,少申報了49億8700萬日元。
日產現任CEO西川廣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明將向董事會提議,立即解除戈恩的董事長和代表董事職務。
西川廣人直言不諱地表示,戈恩搞個人獨裁,將日產汽車公司建為“戈恩王國”,否定并抹殺日產的傳統與尊嚴。
而在戈恩被捕之后,法方的表態略顯謹慎。11月20日,雷諾中國方面對21世紀經濟報道回應稱,雷諾首席獨立董事拉蓋耶特與董事會委員會主席達瑪雅克及托馬斯,已經確認了日產汽車發布的新聞稿內容,有關戈恩的更多具體信息還在確定中,雷諾董事會將很快召開。
路透社消息稱,法國財政部長勒邁爾在歐盟會議間隙表示,法國政府作為雷諾的重要股東,仍致力于與日本日產合作,并將在未來幾天決定采取何種行動。法國總統馬克龍則表示:“作為股東,法國政府將保持高度警惕,保證該組織和員工的穩定。”
可見,不僅日產汽車和三菱汽車提議將戈恩從董事會除名,其雷諾CEO的職務也將難保。
聯盟的分歧
盡管戈恩的被捕并不意味著最終會被判有罪,目前也不清楚法律過程需要多長時間,但是,從日產事后強硬的態度來看,在聯盟內部,日方與法方有著強烈的矛盾與分歧。
事實上,日產汽車,正是戈恩曾一手拯救的企業。
1991年到1999年,日產汽車連續8年市場份額下滑、7年虧損,瀕臨破產。1999年,雷諾汽車以5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日產汽車36.8%的股權,正式簽署雷諾-日產戰略聯盟,2002年3月28日,雷諾-日產聯盟戰略性管理公司正式成立。
時任雷諾汽車副總裁的戈恩臨危受命,擔任日產的首席運營官。被稱為“成本殺手”的戈恩,為了削減成本提升盈利,通過大規模裁員、削減供應商體系的手段,兩年內,日產便實現了扭虧為盈。并且只用了4年時間,就幫助日產還清了公司全部2萬億日元的債務。
2000年,戈恩成為了日產汽車總裁,一年后兼任首席執行官。2005年,戈恩成為雷諾汽車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成為全球第一個主掌兩家重要跨國汽車公司的職業經理人,并自此執掌了雷諾-日產聯盟。2016年,日產收購三菱汽車34%的股份,成為三菱的大股東,聯盟進一步壯大,戈恩也有了新身份——三菱汽車董事長。雖然戈恩在2017年卸任了日產汽車CEO的職位,但始終是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董事長,也是聯盟的靈魂人物。
今非昔比,日產已經成為聯盟中的利潤最大貢獻方。日經新聞的報道稱,自雷諾1999年成為日產第一大股東以來,從日產收到的分紅數總計超過6000億日元。計入雷諾日產聯盟的合并決算的日產利潤更是在2.5萬億日元以上(在日產的凈利潤當中,與出資比例相對應部分的累計值)。2018年,日產汽車的銷量為580萬輛,高于雷諾的380萬輛。
“聯盟成立時,日產是困境,但現在緩過來就不太一樣了。戈恩一直壓抑日產的話語權,而日方更希望由日本人主導公司。”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雙方失和的直接導火線源于2015年。
當時,時任法國經濟部長馬克龍,批準撥款增持雷諾股份,法國政府在雷諾的股份由15%增至19.7%,進一步鞏固了在雷諾的最大股東地位。根據2014年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通過的“Florange”法案,雷諾的最大股東法國政府倍增了投票權。
這引發了日方的不滿,擔心此舉或令日產受到法國政府的干預。于是,日產提出將在雷諾持股比例提高至25%以上的提議。按照日本對有關企業交叉持股的法律規定,如果日產汽車對雷諾的持股達到了25%,那么雷諾將會喪失在日產的投票權。
不過,日產的這一提議,遭到了法方的否決。雙方互不相讓,最終,法國政府做出讓步,出售其持有的4.73%雷諾公司股份,其在雷諾的持股比例恢復到15%。
一直以來,戈恩都有著更大的野心,要將雷諾、日產、三菱三家企業合并,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制造商。2017年,雷諾-日產聯盟發布“Alliance2022”規劃。計劃到2022年,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將實現銷量突破1400萬輛,營業收入增至2400億美元,協同效應節省成本翻倍至100億歐元的目標。
而在這一規劃里,戈恩有意讓雷諾與日產完全合并。
但日產汽車無法接受將自己的企業拱手相讓,尤其是在去年4月接替戈恩成為日產汽車新任首席執行官的西川廣人,態度更加堅決。西川廣人曾在公開場合多次強調要保持日產汽車作為日本第二大車企的獨立性,今年5月,西川廣人正式否認,雷諾與日產在進行合并談判。
值得注意的是,戈恩被捕由日本特搜部親自操刀。該機構多年來以調查日本政治人物而聞名,尤以當年調查前首相田中角榮的受賄案而一戰成名。
“需要日本特搜部出面的不是政治家,就是大企業財團,影響面廣,此案應當有些背景。且特搜部是獨立辦案,往往是獲得了相當重大的舉報,也意味著事件涉及層次高,涉及人物大。”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顯然,作為整合兩家車企的關鍵人物,戈恩此時被逮捕,背后的原因并不簡單。“這無疑與聯盟內部的爭斗有關,日產要奪回主導權,但是戈恩背后有法國政府支持,日方必須發出有力度的攻擊。”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聯盟面臨瓦解?
戈恩被捕,讓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未來倍增變數。
在戈恩的帶領之下,2017年,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輕型車總銷量達到1061萬輛,擊敗大眾成為全球最大的輕型汽車制造商。今年上半年,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銷量創出新高,累計售出新車553.8萬輛,同比增長5%,超越了大眾集團的551.9萬輛,成為全球銷量第一的汽車公司。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極有可能在今年拿下全球汽車銷量冠軍。
在過去幾年里,汽車行業的領頭羊們已經突破了1000萬的年銷售額大關,競爭越來越白熱化。
從日產和雷諾各大市場銷量表現來看,目前,日產在美洲市場和歐洲市場的表現均不理想,但在中國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不錯的增勢。雷諾汽車全球的表現較為均衡,上半年在美洲地區和歐亞大陸區均保持了強勢的增長,但在中國市場面臨了困境。
在中國市場,2018年前10月日產在華銷量123.7萬臺,同比增長5.8%;三菱品牌在華的合資企業廣汽三菱,前10月銷量累計11.8萬臺,同比增長27.9%。但東風雷諾陷入了銷量困局,連續6個月銷量下滑,今年1-9月累計銷量4.5萬臺,同比下降16.09%,其中9月銷量僅為2532臺,同比下降了61.4%。
就中國市場而言,雷諾、日產中國市場的合資伙伴均是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一定程度上,東風雷諾和東風日產在采購、營銷、銷售等方面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一旦聯盟內部的關系因戈恩被捕而受到影響,東風雷諾和東風日產之間的關系也將受到影響。不過,日產中國和東風雷諾相關人士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戈恩被捕不會影響在華合資公司的正常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聯盟內的各個企業近期也加大了對于新能源和自動駕駛的相關布局。
“根據日產未來五年在華的規劃,日產在華年度銷量5年內達到260萬輛,其中東風日產將進入合資品牌前3名,而東風啟辰、東風英菲尼迪將實現銷量增長3倍,除此之外,輕型商用車、皮卡、出口業務等也各要實現2倍的增長。”10月17日,日產汽車公司首席績效官何塞·穆諾茲首次公開與中國媒體見面。
11月16日,東風雷諾副總裁洪浩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東風雷諾要依據產品競爭力作為后發的優勢,搶占中國市場失去的份額。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東風雷諾也會將雷諾品牌在全球的電動車優勢以及平臺充分利用起來。
此外,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還領投了中國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文遠知行。
在全球都在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今天,不少跨國車企都選擇抱團出擊,比如本田入股通用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Cruise,寶馬和戴姆勒合并移動出行業務,最近也有消息稱大眾與福特將共享電動車平臺。
外界更加關注的一個問題是,戈恩被捕事件是否會成為聯盟內部進一步分化的導火索,最終導致聯盟瓦解。雖然日產和雷諾都在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表示,聯盟的伙伴關系不會受到此事影響,但外界并不如此認為。
伯恩斯坦研究分析師MaxWarburton認為,聯盟的作用并沒有想象中大,即便解體也不會影響雷諾和日產作為獨立公司的發展,“即便沒有日產,雷諾也可以實現盈利。”
可以預見的是,今年64歲的戈恩的職業生涯即將劃下句點。但對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而言,股價的大幅下跌僅是前奏,新的掌門人能否有戈恩一樣的領導力可以力挽狂瀾還是未知,更為嚴重的后果便是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瓦解。
當然,這將是一個長期博弈的過程,對于雙方各自的利益爭奪,也會面臨著多種復雜的問題。“聯盟最終不一定會解散,因為雷諾與日產互相都有股份,也會牽扯到復雜的法律問題。后續雙方還要繼續較勁,日產的主要目的是爭奪話語權。”11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趙英對記者表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