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8/1206/20181206104919663.jpg)
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在金融科技戰略上邁出實質性步伐。在這過程中,IT基礎設施“云化”是一條必搶的賽道。記者最新獲悉,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已主動出擊打造“金融云”平臺,并開始向行業輸出賦能。
這意味著,在這一新興領域,銀行將與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公司展開正面交鋒。一場“云”上之戰悄然開打。
“云”是近幾年的熱門詞匯。各行各業都在紛紛上“云”,接入云計算、大數據、AI等智能化發展軌道。尤其是金融行業,表現異常活躍。
在提升業務效率、降低IT成本等諸多因素的催化下,銀行正逐步將部分業務信息系統遷徙至云服務器。甚至有多家銀行開始主動造“云”,與以BAT為主的互聯網公司構成了兩大“金融云”服務商群體。
“金融云”是運用云計算技術提供的創新服務。多位銀行業人士在接受采訪時均提及:引入“金融云”技術主要是為了降成本,滿足客戶需求,提升運營效率。同時,云計算還可以幫助銀行創新業務模式、實現跨行業合作等。這些訴求背后,折射出的是隨著近年來資產回報率走低以及受到新興金融業態沖擊,銀行業正面臨越來越大的轉型壓力。
除了今年上線“公有云”的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先后通過子公司推出了面向金融行業的云服務。例如,招商銀行全資子公司招銀云創公司,其云服務目前已經在新疆銀行、寧波通商銀行、華潤銀行等多個小銀行落地;興業銀行旗下的興業數字金融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自2017年發布“數金云”平臺以來,據稱已有超過300家的銀行合作用戶。
銀行上“云”已成趨勢。在互聯網大背景下,銀行業務逐步線上化、移動化,而規模上量之后,對銀行IT系統峰值處理能力要求(如“雙11”時)勢必大大提高,如果還采用傳統封閉的IT系統,單筆交易的IT成本將會令人咋舌。而基于虛擬技術、具有彈性擴展的云計算架構,能支持移動互聯網的高頻業務需求,也能降低運營成本。
銀行系統大比例上“云”,意味著商機盡顯。從目前的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圍繞“金融云”這一潛在市場,已基本形成了銀行系及互聯網系兩大“金融云”服務商群體,且各有長處:互聯網系自然強在底層虛擬化技術能力,銀行系則明顯更了解銀行業務,也更懂監管導向。
不過,在上“云”的過程,仍然有一些問題待解。比如,有受訪人士表示,銀行“云化”之路的最大障礙是數據監管,這需要監管要求的進一步明確。興業數字金融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陳翀表示,在金融行業,最重要的就是符合監管要求,這樣才能把云服務做起來。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