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A股市場持續震蕩,但債券市場的走牛卻令此前不溫不火的債券基金大放異彩。尤其是中短債基金,更是今年市場的“C位”網紅,成功變身爆款產品。
來自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最新統計顯示,延續了此前持續增長的勢頭,今年10月份債券基金的規模已達1.98萬億元,距離2萬億元大關僅咫尺之遙。業內人士稱,結合歷史經驗和當前債市面臨的市場及宏觀環境,“債牛”下半場有望延續,債券基金規模或繼續增加。
與大多數投資標的不盡如人意相比,今年的債市可圈可點。中國基金業協會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受益于基礎市場的走好,債券基金的規模在2018年大幅增長,從1月的1.49萬億元上升至10月的1.98萬億元,增幅達32.9%。
債券基金的火爆,離不開貨幣基金的落寞。在流動性新規的作用和影響下,貨幣基金的發展受到限制,其收益率也一路下行。統計顯示,截至12月10日,可統計的657只貨幣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2.76%,其中有462只貨基的7日年化收益率處于3%以下,貨幣基金已不再是此前可以兼顧高收益和高流動性的產品。
在貨幣基金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中短債基金在2018年憑借其出色的收益率表現獲得了市場青睞。東財Choice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11日,12月份正值發行期的中短債基金達29只,成為基金公司當下布局的重點。
對此,滬上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受監管趨嚴影響,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面臨整改,疊加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逐步下行,收益率介于貨幣基金和普通債券基金之間的中短債基金成功吸引了部分投資者,居民資產再配置的需求導致部分資金流向此類基金。
而在另一家基金公司的銷售人士眼中,今年債券基金尤其是中短債基金的“當紅”離不開兩大條件:“基礎市場層面,債券牛市的持續令債基有了走紅基礎;客戶層面,債券基金近九成以上的投資者來自于機構,容易帶來大規模的資金。”
今年的債市可謂一路走強。展望明年,多位基金業內人士預計,債市有望維持慢牛格局。
農銀匯理投資副總監史向明表示,全球央行收緊流動性推動債券收益率集體抬升,但利率的抬升最終會導致經濟難以承受,這也為2018年開始的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埋下了伏筆。她預計全球經濟明年仍面臨增長下滑壓力。在綜合考慮各種宏觀因素后,史向明認為,當前債券市場的估值并不昂貴,本輪債券牛市尚未結束。
長城基金宏觀策略研究總監向威達認為,民企抒困政策持續發力、新增違約下降、無風險利率下行后債券配置價值顯現等因素仍存,債券市場適當的調整將為投資者提供配置機會。
有基金業內人士稱,在當前股市仍維持震蕩的背景下,作為波動相對主動權益類基金較低的產品,債券基金有望承接一部分風險偏好穩健的資金。此外,低費率、持倉呈高透明狀態的債券指數基金正呈現升溫狀態,或成為引領債券基金在2019年繼續火爆的下一個“風口”。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