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9 10:30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8年最大的贏家,當然是興全基金。
來源:維基揭秘又到了算賬總結的年底。
這一年,各基金公司過得咋樣?他們這一年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樣的變化?又出現了什么樣新的趨勢?
上周,維基揭秘的好友---某數據大神(再次感謝),制作了下面這種數據圖。
2018年以來,各基金公司新發行成立基金的數量和募集資金規模的數據圖。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進入統計數據的基金的管理費,全部都在1%以上,因此剔除了獨角獸基金,指數基金、債券基金等。
因為管理費高的基金,才是基金公司最有效的資產。
(數據來源:wind;截止日12月13日;管理費1%以上的基金)
1
最大的贏家
2018年最大的贏家,當然是興全基金。
趕上年初上漲的市場,疊加之前幾只50億+新基金的發行預熱,然后是興全多年良好口碑加持下,再加上不遺余力的宣傳,一只擠進歷史記錄數據的爆款基金興全合宜,就這么出現了。
花最小的成本(1只基金),獲得了大大超出預期的收益(327億,封閉期兩年),這是運氣給予興全的禮物。
如果有機會再選擇一次,作為公司的經營者,我相信還是一樣的選擇。
因為站年尾來看2018年,其一,誰也沒能聊到2018年的市場會如此曲折波動,這決定了大多數的基金經理,只能在貝塔的基礎上,努力做出一點點超額收益;其二,另一個更現實的目標是公司經營的收益,提前圈定自己的收益,讓自己眼下困難的市場中,活得更從容。
如果非要說什么可以調整的,我猜想應該是,興全合宜的建倉速度,可以慢一些,倉位可以再低一些。
至于規模,那是所有公司經營層都渴望的目標。
2
強渠道的匯添富
匯添富排名第二,有點讓人意外。
但聯想到,匯添富的主動權益管理規模(管理費高的基金)已經進入行業前三,瞬間又釋然了。
在眼下的基金公司總經理中,匯添富是少數出身投研的名基金經理之一。
但更重要的是,匯添富的強渠道宣傳的品牌策略。比如,你在人流甚多的地鐵站能夠看到匯添富的對自我主動管理能力的宣傳;你在機場,也能看到匯添富對自己主動權益的大幅廣告......
無處不在的戶外渠道廣告,重金的投入,匯添富走了一條戶外渠道之路。
試問,哪一家公司還在這么做?
3
華夏又回來了
前三甲的最后一個席位,是華夏基金。
但華夏更值得講的是,華夏又回來了,這是業內普遍的感受:無論從布局還是從方向上看,華夏目前都在正確的道路上。
今年最火的ETF基金,華夏基金旗下規模在今年10月份突破千億,遠遠領先其他公司,規模在百億以上的ETF基金有數只,如50ETF(最新規模突破500億),華夏滬深300ETF、華夏中證央企ETF等。
從過往的公開報道中,我們能看到華夏的一系列布局和探索。
比如,和全球領先的MOM/FOF管理人羅素投資戰略合作,雙方通過創新型研究小組,就資產配置、基金研究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比如,和微軟亞洲研究院合作,嘗試千人千面的智能投顧;
比如,舉辦ETF創新發展峰會,討論ETF的發展;
比如,和全球投資管理行業領導者、養老金業務專家富達國際宣布雙方達成戰略合作,未來將在目標日期基金的投資研究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推進目標日期基金在中國的發展;
而在產品上,更是能看到華夏的發力。
兩類備受關注的戰略產品,戰略配售基金和中證央企改ETF基金,華夏是唯一一家同時出現身影的基金公司,此外還有第一個發行成立FOF養老基金,以及正在發行的另一只產品華夏四川國改ETF......
4
待續......
限于篇幅,就說三家吧。
熱烈邀請各位補充各家公司的2018,評論交給你們...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