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區塊鏈在崎嶇中前進,從ICO爆發到快速隕落再到STO興起,從公鏈之爭到Dapp之爭,從紅火牛市到寒冬熊市,從監管模糊到相關監管法規出臺,從去年春節三點鐘無眠的狂歡到如今比特大陸裁員700人的落寞......這一路看起來并不美好,但盡管如此,整個2018年,區塊鏈在牛轉熊中,還是走向了自己需要前往的目標——創造真正的產業價值。
區塊鏈正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1
監管是區塊鏈發展的助攻,
而不是阻礙
2018年,全球區塊鏈監管由松轉嚴,當然更多嚴厲的監管政策針對的是虛擬貨幣。
最明顯的是,對ICO項目的監管,總體來看,目前對于ICO有著明確規定的國家并不多,但正在加強及計劃出具體監管ICO政策的國卻越來越多。
美國SEC對于ICO有著非常嚴格的合規要求,并多次調查及查封先前不合格的ICO項目;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發布ICO合法性綜合指南,對ICO進行法律約束;
日本金融廳(FSA)將加強ICO的限制,要求ICO的企業經營者需在該局注冊;
臺灣“金管會”表示最早將于明年6月制定ICO監管辦法;
馬來西亞正在制定ICO及加密交易所監管框架。
......
而在全球經濟下行、ICO監管加嚴、多個空氣ICO項目被揭發,投資者日漸理智等因素影響下,目前ICO已經涼得差不多了,據icodata.io數據,2018年12月ICO總融資額近乎于零。
除了ICO,針對STO及整個加密貨幣的監管都呈現出越來越嚴格的趨勢。
盡管對于區塊鏈產業,很多國家都推出友好政策推動產業發展,但同時,區塊鏈最大的應用場景——加密貨幣的發展無疑會阻礙到整個產業的發展。
拿我國來說,2017年下半年的嚴格政策不僅直接性影響了2018年初的加密貨幣市場走向,還影響了后續區塊鏈產業的投入程度與整體發展,導致區塊鏈整體的進展趨于保守務實緩慢。
但事實上,長遠來看,監管加嚴可能會限制數字貨幣的繁榮,但決不會是區塊鏈發展的攔路虎。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及匿名保密性決定了它很大機率會被不法分子拿來做違法的事情,尤其虛擬貨幣涉及到錢,不加以監管,很可能會變成大型犯罪現場,吳忌寒也曾說過:沒有監管的金融活動都是噩夢的開始。如果中本聰沒有反社會人格,那我認為他應該不希望區塊鏈變成人類的噩夢。
所以,監管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引領區塊鏈走向正途,方向對了,才有所謂的可持續發展。
很多人覺得ICO的死亡,是以太坊的災難,但我覺得對于以太坊來說,失去ICO的支持,它才更可能努力成為它最先想成為的樣子——成為一個世界級的Dapp應用平臺,走到更高的位置,而不是淪為輔助不良分子圈錢的工具。盡管以太坊付出的代價很大(ETH暴跌),但付出巨大代價往往能讓它收獲更多,ICO的衰落某個程度上催促了以太坊提升改變自己。
另一方面,技術是在走在監管前面的,我們高估了監管對區塊鏈發展的影響。
比特幣火了,ICO火了,各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才隨之出現,這說明技術是走在監管前面的,所以監管往往是滯后的,我們高估了監管對區塊鏈發展的影響。
UOC開源社區賈可認為,所有的有效監管都有一個基本的特征,就是不能違背技術發展的方向,也不能消滅一個已經出現的技術,技術只要一出現,它就無法被消滅。
確實,對于新興技術,政府扮演的角色往往是服務者,而不是消滅者,他們理解、支持甚至促進技術發展,讓技術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技術與監管的關系本質上更像是經濟與政治的關系,經濟決定政治。若區塊鏈技術通過落地應用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那么,監管是不可能限制區塊鏈的,反而會推動。
所以,監管是區塊鏈發展的助攻,談不上阻礙(也阻礙不了),真要說阻礙,那阻礙的只是部分不在規則內的企業,而不是整個產業。而監管的落地、細化、加嚴更是利于整個產業走向規范與透明,扼殺投機者圈錢走人的不良苗頭,鼓勵腳踏實地干事者帶領區塊鏈走向應用落地。
2
熊市:幣圈的災難,鏈圈的福音
加密貨幣市場市值曾在2018年1月份時高達8332億美元,而2018年的最后一天,即今天,加密貨幣的市值僅有約1287億美元,即在2018年,加密貨幣市場整整縮水蒸發了約7000億美元。而約從年中開始的熊市更是已經橫盤了半年之久,2018年下半年,無疑是幣圈的災難。
為什么我說區塊鏈正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但乙之砒霜,甲之熊掌。熊市于幣圈是災難,于鏈圈卻成了福音。
首先,項目濫發局面不再,好項目得到更多的關注。盡管熊市之下,區塊鏈項目融資難度都加大,但熊市的到來,一定程度上優化了整個項目市場的結構:破項目出逃,好項目留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讓留下來的好項目得到投資人更多的關注。
其次,穩定了鏈圈出走幣圈躁動的心。其實,幣圈與鏈圈并非對立,也沒有分得很清楚,但幣圈的過度繁榮確實對鏈圈產生了一個不好的影響,那就是讓人滋生去發幣忽悠融資而不需好好干事的念頭。要知道,當空氣幣可以融錢時,多的是不愿意踏實干實事的人,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但當幣圈行情不好時,這個誘惑就沒有了。
最后,是區塊鏈市場資金的流向變化。簡單點來說,就是擠掉泡沫,脫虛向實。
2018年數字貨幣市場大幅下跌,但區塊鏈技術的基本信念似乎正在蓬勃發展。據InWara數據庫顯示,在2018年第三季度中,最受區塊鏈投資人青睞的是金融服務,約有100個這一類型的融資發生。而區塊鏈游戲、醫療保健和商業服務等行業也獲得一定的關注。另外,據報道,許多公司已經出現了開發多種區塊鏈解決方案的愿景來說服投資人。
對于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是收益。
所以,在幣圈牛市時,有句玩笑話是這樣說的:投區塊鏈上幣項目,盲投都能賺錢。盡管是玩笑,卻有真的成份在,對于大多數投資者來說,一個區塊鏈項目能否落地創造真正的價值并不重要,他們也不關心,只要有錢賺,他們就愿意投。所以,幣圈牛市導致的結果是大部分資金都流向了虛擬貨幣交易市場,在上面空轉,成了一群人的豪賭狂歡,最后,只有少部分資金留給了埋頭做項目的鏈圈。
而熊市的來臨,讓投資人明白幣圈賺不了錢時,他們就開始考慮撤退(或被割),于是,幣圈泡沫被擠掉相當一部分。當然,其中有人會不再考慮投資區塊鏈,所以熊市一定程度上是損傷了整個區塊鏈產業的,但相信區塊鏈的投資人對于賺錢也越來越有耐心,他們也會專注于熊市中干實事,而不再一味關注幣價的波動。這對于鏈圈人來說,是一件好事,畢竟打磨一個好的項目是需要時間的。
另外,虛擬貨幣市場不能算是個純粹的區塊鏈產業細分市場,因為當中很多虛擬貨幣不一定有實際發展中的項目在支撐,也不一定是真的運用了區塊鏈技術,所以,2018年上半年虛擬貨幣市場的繁榮并不能準確說明區塊鏈產業的繁榮,這是一場區塊鏈的虛假繁榮,而當虛擬貨幣市場繁榮不再,我們才能看清一個更真實的區塊鏈產業。
當一個更真實的區塊鏈產業圖譜出現時,產業真正的資金需求才能得被看見與被填滿,對于國家、企業和投資者來說,資金該流向哪,才有了相對正確的答案。
3
區塊鏈從業者大出走,留下來的
都是真愛
相信,2018年尾,不少區塊鏈從業者告別了很多同行,比特大陸裁員700人只是區塊鏈從業者大量出走的一個縮影。回想2018年初時,加密貨幣從業者的數量增長了2.5倍,用戶數量也從1700萬增加到3500萬,但在區塊鏈前進的這一路上,區塊鏈從業者也精經歷了一翻陣痛,經過熊市的一番摧殘,如今留下的人可能還不夠當初的1700萬。
有些人的離開是因為他們成了在行情不好,公司不堪虧損而精簡人員策略下的犧牲品,而如果他們相信區塊鏈,那么他們將會以另一個角色回到這個行業里。
但有些人的離開則完全是自己的決定,因為對于區塊鏈,他們失望了,沒信心了。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出走是因為收入下降。2018年初時,區塊鏈行業四處搶人,薪資動輒翻倍,幾萬月薪,甚至百萬年薪都很常見。但隨著熊市的到來,現在相比高峰時,招聘薪資已下降30%~50%。加之在熊市里,區塊鏈企業的業務大多不好,獎金等收入也相比牛市時大為縮水。而如果是創業老板,他們應該比一般人感覺到更冷。
他們因錢而來,也因錢而走,對金錢的渴望一直都在,對區塊鏈的信仰則不堪一擊。這沒有對錯,只是個人選擇。但對于整個區塊鏈產業來說,此次從業者大出走,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人才,從來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推動產業向前發展的主要燃料。而只有那些真正熱愛區塊鏈的人,相信區塊鏈技術能創造價值的人,在區塊鏈曲折發展道路中,往往更無畏困難,在熊市里搶跑,更懂得在失望中尋找希望,更堅定地為產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而說回區塊鏈人才,其實到目前為止,區塊鏈高端人才,尤其是技術方面的,依然是非常緊缺的,但今年有一個好的信號是:全球各大高校相繼開設了區塊鏈課程,以培養優質區塊鏈人才。這將為未來的區塊鏈發展打下一定的基礎。
4
區塊鏈2018,在崎嶇中走向落地
回顧區塊鏈2018,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虛擬貨幣監管加嚴、產業扶持政策出臺,還是熊市擠泡沫、留下產業真愛者,一切現象都指向一個目標:加速區塊鏈產業應用落地。
或者應該說,在幾番折騰后,區塊鏈里繼續留下來更多的是那些嘗試落地的項目。
所以,我們也不奇怪熊市之下,諸多區塊鏈細分領域(礦機、交易所、媒體等)漸失生機,而承載著眾多區塊鏈落地應用理想的Dapp呼聲卻越來越大,動作越來越多。
這一年,EOS、波場、比原鏈等公鏈相繼主網上線,為Dapp開發者提供各種開發環境,公鏈之爭開啟。之后,隨著Dapp開發者的入場,公鏈之爭變成了Dapp競爭,從加密貓到Fomo 3D,再到EOS騎士,爆火的一款Dapp足以吸走大部分幣圈玩家。
另外,業內近期關于Dapp的動態也不少。以太坊忙著2019年1月中旬的君士坦丁堡分叉,以提高TPS與安全性;孫宇晨花大筆錢去完善波場的基礎設施以及生態體系,并設立1億美元區塊鏈游戲基金;陀螺財經、游戲陀螺、慢霧科技、比特時代、純白矩陣等共同聯合發起的“LBG鏈游聯盟”等等。
而除了嘗試在Dapp落地,這一年里,區塊鏈在溯源、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的落地上也取得一定的進展 。
在防偽溯源方面,一些大企業紛紛投入基于區塊鏈的食品、藥品的防偽溯源,區塊鏈正在成為食品、藥品安全的有效保障手段;在供應鏈金融方面,萬向區塊鏈、平安壹賬通、京東、騰訊等眾多企業開展了多個供應鏈金融區塊鏈應用實踐,其基本皆在2018年應用上線,而各領域企業更是如雨后春筍般投身其中,如北汽新能源、DBS等。
結語:
前蘋果CEO John Sculley曾說過:Technology should either be invisible or beautiful.(科技最好潛身讓人看不見,不然就是要讓人覺得很美。)
可惜,目前區塊鏈似乎兩樣都不具備。區塊鏈十年了,從比特幣到以太坊,再到在如今的多個公鏈上開發Dapp,它影響到的范圍雖然越來越廣,但他們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公鏈也各有各的不足,我們必須正視:區塊鏈技術本身并不完美。
不過,這不妨礙我們利用區塊鏈技術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公正、更平等、更美好。
2018年,可以說是區塊鏈泡沫期中的一環,但同時也是深耕區塊鏈技術的企業繼往開來、厚積薄發、鴻圖大展的一個始點。
區塊鏈產業落地是2018的目標,也將是2019的主題。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