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9/0104/20190104094735165.jpg)
貝因美股東角力不斷發展,繼大股東貝因美集團引入長城國融成為貝因美三股東后,近日貝因美公告,擬將所持達潤工廠51%的資產轉讓予恒天然SPV,轉讓對價1.19億澳元(約合人民幣5.95億元)。
恒天然將重新獲得達潤工廠的全部所有權,隨著合資這一密切關系的解除,未來恒天然將僅扮演貝因美二股東角色。貝因美認為,這可以更好地優化產能布局、改善上游供應鏈,有助于改善公司盈利能力。
但對于大股東貝因美集團來說,退出達潤合資工廠后,與二股東恒天然之間的較量難免會變弱。自去年初的“逼宮”事件發生后,貝因美股東矛盾正式公開化,恒天然未來是否會退出貝因美的問題一直是市場焦點。
為了制衡恒天然,貝因美創始人、貝因美集團實際控制人謝宏早前出售約5%股權給擁有中資背景的長城國融。但未來恒天然究竟是去是留?謝宏1月2日回復記者表示:“目前我們態度是尊重股東的自主決定權。”
退出達潤合資項目
2015年,貝因美以8200萬澳元(當時折合人民幣約3.6億元)收購恒天然位于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達潤工廠51%權益,并按51%權益比新增1999.2萬澳元(當時折合人民幣約9000萬元)作為與恒天然方共同組建非公司型合營架構運營達潤工廠的出資,合計投入1.02億澳元(當時折合人民幣約4.56億元)。
資料顯示,達潤工廠位于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1997年開始運營,具備嬰幼兒基粉、配方粉、脫脂粉、全脂粉、散裝牛奶等多種產品的生產能力,目前日均處理鮮奶320萬升,制粉300余噸。
雖然取得達潤工廠的控股權,但貝因美并沒有參與合資工廠的實際運營管理,基本上達潤工廠的采購、生產、銷售等都由恒天然一手料理。2017年,達潤工廠銷售收入15.87億元,利潤9638.21萬元;2018年1-9月,達潤工廠銷售收入14.52億元,實現利潤6968萬元。
乳業專家宋亮告訴記者,達潤是恒天然在澳大利亞為數不多的工廠,而且具備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能力,因此對于恒天然來說意義非凡。但無奈近年貝因美已經給恒天然帶來巨大賬面虧損,因此不得不作出選擇。
根據最新的出售公告,貝因美轉讓對價高達1.19億澳元(約合人民幣5.95億元),然而恒天然在抵消貝因美對達潤工廠6067.5萬澳元欠款后,實際僅需支付5924.2萬澳元(約合人民幣2.9億元)。
對此,謝宏認為不是虧錢出售,“我們有原料欠款恒天然,直接抵消購買款了。”謝宏表示,此次出售對于上市公司來說首先是止損,“我們買過來的原價跟他們回購的價格應該說是差不多,對雙方還是公平的。”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分析道,近年恒天然積極拓展自有奶粉品牌,加速發展下游更高附加值業務,達潤工廠是恒天然戰略中的重要布局,這次回購是必要的一步。據恒天然方面透露,達潤資產轉讓工作正處于最后階段,預計將在1月中旬完成。
“保殼摘帽”攻關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協議的一部分,貝因美還將與恒天然簽訂一份為期四年的產品采購協議,每個月向恒天然采購不少于300噸奶粉。采購價格由三部分構成:生產成本、產能固定費和合理利潤,其中生產成本每年進行審閱并調整。
貝因美認為,與原產品采購協議相比,實行新協議后公司年度最低采購量將降低,實際采購價格也有所降低,并在貨款支付方式、轉售機制、退出機制等方面有更多靈活性。恒天然則認為,“這將成為恒天然與其他主要客戶戰略關系的有力補充”。
在宋亮看來,以目前貝因美產能來看,一年消化3600噸的原粉應該沒有大問題。“貝因美在國內有5個工廠,只有黑龍江安達是純濕法工藝,另外的宜昌、杭州、北海等4個工廠是干濕混合,所以對基粉的采購需要還是不少的。”宋亮透露,除了少數來自瑞士、愛爾蘭的原粉,恒天然仍然是貝因美的主要原粉供應商。
但沈萌卻認為這種承諾近乎“瘋狂”,“貝因美目前是病急亂投醫,為了盡快解決與恒天然之間的緊張關系,什么承諾都敢做,但實際上從貝因美目前的品牌影響力、消費者認知及市場競品等各方面因素看,(一年消化3600噸)這個壓力是存在的。”沈萌說道。
據最新財報,去年前三季度,貝因美營收18.1億元,同比下降9.81%;凈利潤2796.4萬元,同比增長107.3%。其中,三季度營收5.78億元,同比下降19.92%;凈利潤為1943.35萬元,同比增長228.63%。預計2018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800萬至7800萬,同比變動102.65%至107.38%。
連續兩年虧損而被“ST”的貝因美,“保殼摘帽”攻關勢在必行。去年,謝宏出山復出不久,就從美素佳兒挖來老將包秀飛擔任貝因美新總經理,從產品、品牌、營銷、渠道、體系等重新梳理和整頓公司業務。
包秀飛上任以后,貝因美一手進行品牌重塑工作,打造貝因美自有IP;一手大力重建銷售渠道,布局數據零售(新零售)、精準化社群營銷,從去年開始積極牽手天貓、京東、孩子王等平臺,進行獨有品類深度合作。
貝因美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公司經營不斷向好,庫存比歷史水平有效下降,從200天下降到60天正常范圍,現有線上及線下門店數近4萬家,新零售生意占比提升到35%。貝因美判斷,2019年隨著新生兒出生率發生拐點,奶粉市場呈現緩慢增長態勢。
“伴隨奶粉注冊制的逐步深化,雖然75%以上品牌逐步退出市場,但競爭依然很激烈。預計超高端和極高端市場的增長帶動了整個市場的發展,呈現強烈的升級趨勢。”上述人士說道。
而此次出售達潤工廠收入究竟是歸入2018年還是2019年財務報表?沈萌認為,要看企業記賬方式是根據協議簽訂日,還是協議規定付款日,“一般來說是采用協議規定的付款日來記賬。”無意外的話,貝因美保殼是大概率事件,但隨著達潤的脫鉤,大股東與恒天然的關系將變得更微妙。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