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8 09:54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1月17日,董事會換屆塵埃落定的格力電器(38810,015,039%)(000651SZ)跳空開盤,早盤一度跌幅達2%。下午有所拉升,最終報收跌165%。
本報記者 安麗芬 廣州報道
1月17日,董事會換屆塵埃落定的格力電器(38.810, 0.15, 0.39%)(000651.SZ)跳空開盤,早盤一度跌幅達2%。下午有所拉升,最終報收跌1.65%。
因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1月16日股東大會上聲稱“2018年稅后利潤在260億元以上”,早于當日晚間披露的業績預告,深交所于17日給格力董事會發去關注函。
在此次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董明珠高票連任董事長,新一屆管理團隊基本無變化,令外界比較擔憂的一塊石頭落地。此外,加上依然靚麗的全年業績以及高分紅,三重利好之下,格力電器股價表現弱勢有點出乎市場意料。
有券商家電分析師指出,格力電器業績整體低于預期,尤其是去年四季度,業績同比下降明顯。不僅是格力,美的集團(41.600, 0.69, 1.69%)(000333.SZ)、老板電器(23.700, 0.66, 2.86%)(002508.SZ)等已公布業績快報的家電公司去年四季度表現也都不樂觀。其表示,家電公司的業績預報、調研以及行業數據顯示,2019年家電行業的整體情況也不太樂觀。
此外,從業績預告情況看,家電上市公司的利潤向頭部企業聚斂的態勢愈加顯著,行業內部的經營業績出現很大分化。
難言樂觀
“二級市場行情比較復雜,資金驅動因素較大,可能是利好兌現,資金出逃,導致格力電器股價下跌。”1月17日,北京某私募投資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實際上,當日出逃格力電器的資金量的確不小。
深交所盤后數據顯示,格力電器成為1月17日成交額最大的個股,高達35.63億元,遠高于第二名的科大訊飛(28.160, 0.31, 1.11%)(002230.SZ)。另據Wind數據顯示,當日,格力電器主力凈流入額為-6.2億元,為當日主力凈流入最低的一家上市公司。
“雖然跟同行相比,格力電器依然是龍頭。不過其整體業績表現低于預期,尤其第四季度凈利潤同比降幅較大。”1月17日,北京某券商家電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1月16日晚間的業績預告顯示,格力電器預計2018年實現營收2000-2010億元,同比增長3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0-270億元,同比增長16%-21%。其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211.18億元,簡單計算可知,其第四季度的凈利潤約為48.82-58.82億元,同比減少15%-29%。
對于第四季度為何有如此大的下降幅度,1月17日,格力電器證券事務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要等2018年年報披露才能知道什么原因,應該是4月份出年報。不過,去年四季度整體的家電行業經營情況不太樂觀。”
實際上,不僅是格力,美的集團、老板電器等在去年四季度的表現也不樂觀。1月15日,美的集團發布的2018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8-208億元,同比增長15%-20%。其前三季度凈利潤為179億元,因此預計四季度凈利潤為19-29億元,同比變動-17%到-27%。
此外,老板電器去年四季度預計凈利潤4.5-5.97億元,同比變動-10%到-19%,全年預計變動0-10%;奧馬電器(4.640, 0.10, 2.20%)預計2018年凈利潤同比下降10%-20%;部分家電上市公司比如萬家樂(3.370, 0.04,1.20%)(000533.SZ)、雪萊特(3.290, 0.03, 0.92%)(002076.SZ)、金萊特(9.360, 0.02, 0.21%)(002723.SZ)等都出現首虧。
“業績預報、調研及行業數據顯示,2019年家電行業的整體情況也不太樂觀,但政策上可能有擾動,房地產市場的走勢也會起到一定影響。”上述券商家電分析師表示。
利潤向頭部聚斂
家電板塊2017年的白馬行情令人印象深刻,可2018年以來家電板塊亦沒避過深度回調,估值縮水嚴重。
“截至2018年12月23日,中信家電指數當年內下跌30.62%,位居中信一級行業的17位,較大盤指數表現更弱。細分子行業也是全軍覆沒,權重最大、業績依然最為穩定的白電板塊全年漲幅-29.35%,與2017年的優質藍籌行情形成強烈對比。”近日,華融證券家電分析師袁明在研報中指出。
此外,袁明指出,隨著家電行業集中度的增強和龍頭話語權的增加,行業的收入利潤向頭部企業聚斂的態勢更為顯著,行業內部的經營業績出現一定分化。
從2018年業績預告來看,單從凈利潤指標一項,格力電器仍是龍頭地位,排第二的美的集團也有望突破200億凈利潤。其它絕大多數的家電上市公司遠不到10億元,有少數公司更暴露出實控人涉案、業績虧損等風險。
“隨著市場競爭加劇,行業格局將優化,龍頭企業會擠占小企業,市占率會更高。一般講,一旦市場不好,大企業就會搶占市場,小企業日子會越來越難過。”上述家電分析師指出。
在宏觀去杠桿大背景下,一些風格激進的公司及大股東風險逐漸暴露。比如萬家樂因為對商譽及債權等不良資產計提減值損失約8億元,預計2018年虧損8億元-8.8億元;*ST德奧(3.050, 0.03, 0.99%)(002260.SZ)則陷入債務危機和退市風險。
“雖然內外都比較嚴峻,不過企業家有調劑的方法,比如給經銷商施加壓力,提高內部考核要求,大致是可以做到業績增長,不會下滑得難看。”1月17日,廣東某家電公司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責任編輯:高艷云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