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9/0123/20190123110900307.jpg)
一向走勢宛如直線的九江銀行股價,前兩日突然出現罕見波動,幅度之大堪稱“過山車”,令人生奇。
1月18日,九江銀行突然放量交易,股價暴跌,當日股價最高跌幅16.98%。
21日,九江銀行成交量僅有7.3萬股,但其股價上漲5.8%,此漲幅拉平了前一個交易日的暴跌。
九江銀行的股價為何會出現 “冰火兩重天”?
原因在于,這家總市值只有255億元的H股上市小銀行,上市不到一年,就拋出了一個規模達百億的優先股發行計劃。
小銀行拋出百億融資方案
1月18日晚間,九江銀行發布境外優先股發行方案。方案顯示,該行擬非公開發行境外優先股總數不超過1億股,發行總金額不超過等值人民幣100億元,以用于補充本行其他一級資本。
優先股是一種具有權益屬性的混合資本補充工具,最近幾年來,這種工具已是銀行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的重要方式。
九江銀行2018年7月在H股上市,是內地H股銀行中的次新股,雖然上市當日最終沒破發,但此后在二級市場成交量清淡。
股價異動出現在上述百億優先股計劃發布前夕。1月18日,當日股價暴跌,最高跌掉16.98%。
從歷史分時圖看,當日盤中和尾盤有資金大量流入,導致盤中成交飆升放量,當天共成交了5342萬港元。而1月份前12個交易日,該股總共才成交了74.21萬港元,造成了1月18日當天的成交量是此前日均成交量的880倍,可謂平地起高樓。
根據港交所“披露易”顯示,1月18日,九江銀行基石投資者譚匯川增持382.8萬股,若以當日收盤價10港元/股計算,折合人民幣3828多萬元。增持后,譚匯川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達4031.78萬股,占已發行股份比例的9.90%。
而到21日,雖然九江銀行股票的流動性再次大幅降低,成交量僅有7.3萬股,但股價上漲5.8%,至收盤為10.58港元,終于與發行價相差無幾。
資本承壓
九江銀行最近幾年業務處于快速擴張期。2015年末至2017年末,九江銀行總資產從1749.1億元增至2712.54億元,復合增長率為24.5%。截至2018年9月末,該行資產總額3072.46億元,實現凈利潤18.51億元。
多年的業務擴張,令九江銀行資本承壓。
2015年末至2017年末,九江銀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40%、11.45%、10.51%,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32% 、10.29%、8.89%,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29%、8.89%、8.75%,均連續三年下滑。
九江銀行在上市后已發行兩筆合計30億元二級資本債。進入2018年,隨著資管新規落地,銀行表外業務回表加快資本消耗,銀行普遍面臨補資本壓力,尤其是一級資本。
九江銀行去年三季報顯示,截至2018年9月末,該行資本充足率12.32%,一級資本充足率9.3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9.32%。
對銀行而言,發行優先股可以緩解一級資本壓力,但也意味著,銀行要拿出利潤回饋投資者,在支付優先股股息之后,普通股股東面臨可分配稅后利潤或減少。
流動性之困
港股市場“進門”容易,受重視難。
近年來,由于港股上市的便利性,很多內地城商行、農商行在A股上市遙遙無期的情況下,繞道港股上市融資。
然而與九江銀行二級市場表現如出一轍,不少在H股上市的內地中小銀行,同樣難入國際投資者和香港散戶的法眼,呈現破發和成交量低迷的情況,普遍面臨流動性困境。其中,有些銀行在近半年的日均成交額只有區區幾十萬港元,幾近零成交。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銀行業研究員熊啟躍分析稱,H股出現交易冷清的原因之一是這些銀行的分紅率并不高,而且不穩定。而境外投資者對分紅相當敏感。“中小銀行業務擴張速度普遍較快,會通過保持較低分紅率支持業務發展。”
而更多因素還在于境外投資者對內地小銀行不了解,尤其對其業務模式和潛在信用風險可能也有擔憂。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說:“相對于大行和股份行,區域小銀行在管理體系、財務數據透明度等方面并不完善,再加上業績并沒有亮點,沒有給投資者想象空間。”
趙慶明補充道,這些上市的城商行、農商行的貸款業務集中于當地,區域經濟的波動對其業績的影響大。例如,貸款業務集中于當地,甚至集中于幾家大企業上,潛在的風險大,只要一家企業產生不良,甚至就能拖累整體的業績。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