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4 07:55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9年1月21日,康得新發布公司股票交易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公告,因主要銀行賬號被凍結,公司股票觸發其他風險警示情形。
康得新位于江蘇省張家港市,主營預涂膜及掛光學膜的開發、生產及銷售。從2010年IPO登陸A股市場以來,成功借助融資發展壯大。并憑借連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兩位數增長助推股價的慢牛走勢,加上近年裸眼3D概念的炒作,公司的累計漲幅高達20倍以上,可謂是A股市場上有名的白馬股之一,也備受投資者的追崇,堪稱A股高增長成長股的模范企業。康得新從曾經市場追捧的大白馬,到如今暴雷,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莫過于回歸常識。那康得新是否存在不匹配常識的呢?
常識一:大存大貸致利息成本反噬利息收入 資金效率低下
2015年至2017年末及2018年9月30日,康得新賬面貨幣資金分別為100.87億元、153.89億元、185.04億元及150.14億元,占總資產比例分別為54.92%、58.24%、54.01%及40.89%;同期有息負債(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其他流動負債+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分別為74.93億元、91.30億元、141.31億元及125.05億元。
從上圖可以看出,其存款與借款同時雙高,這樣的現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常識呢?或者可以從資金成本及資金收益率等角度看看其資金使用效率如何。
先從資金使用效率來看。
2015年至2017年末及2018年9月30日,其利息支出分別為3.55億元、3.75億元、5.77億元及5.58億元,同時的利息收入分別為0.25億元、0.89億元、1.67億元及1.98億元。當期的利息支出與利息收入的成本差分別為3.2億元、2.86億元、4.1億元及3.6億元,顯然借款成本遠大于存款利息收入。這種存貸雙高的現象造成其三年一期(2015年至2017年末及2018年前三季度)累計多支付約10.56億元的資金成本。
其次,再從資金收益率來看。
根據相關統計,2017 年上市公司貨幣資金季度平均余額 9.07 萬億,實現利息收入 1173 億元,平均收益率為 1.29%,略低于 2017 年央行公布的七天通知存款利率 1.35%。而對比同期康得新情況,將其2017年利息收入為1.67億元與2017年期末貨幣資金余額185.04億元相比,得出該比率比值約為0.90%。
如果資金真實存在,一邊借款承受較大的資金成本,一邊又讓巨額資金“趴在”賬戶幾乎毫無收益,這顯然不符合常識。值得一提的是,如此低效率的資金使用,有投資者也直呼這種大存大貸的現象是是不符合常識的。同時,該投資者指出,這種資金可能被質押挪作他用。那是不是這樣呢?
來源:牛春寶
常識二:舉債規模不符合公司日常運營需求 資金被大股東占用
2016年與2017年末,康得新有息負債(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其他流動負債+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余額分別91.30億元、141.31億元。但是,根據公開信息發現,康得新2016年營運資金需求為46.74億元,有息負債相比多出44.56億元;2017年營運資金需求為50-60億元之間,有息負債相比多出81.31-91.31億元。
從上可以看出,營運資金需求無需大舉負債,同時上文已經詳述其資金成本明顯高于利息收入,大舉債顯然或不符合基本營運資金需求的常理。那是不是網友所說存在被挪用呢?
2019年1月20日,康得新在風險提示公告明確表示,經公司自查,發現公司存在被大股東占用資金的情況。2018 年 10 月 29 日,公司及控股股東康得集團、實際控制人、持股 5%以上股東中泰創贏收到中國證監會立案調。2016 年 10 月中泰創贏舉牌康得新期間,由于康得集團要求中泰創贏持有三年以上,因此康得集團與中泰創贏簽署了帶有保底條款的協議。因未披露股東間的一致行動關系,公司及公司控股股東康得集團、實際控制人鐘玉先生被立案調查其之間的關系以及是否存在侵占上市公司資金等問題。
上則公告只能說明大股東存在挪用上市公司資金,那挪用金額大小我們從目前公開信息或無從得知,但是或許可以從大股東非上市體系的資金需求大小看看大股東侵占上市公司資金的動機。
根據天眼查顯示,大股東對外投資為32家,其中非上市體系資金需求較大為康得碳谷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公開資料顯示,康得碳谷科技有限公司年產6.6萬噸高性能碳纖維項目”由康得集團、康得新集團、山東省榮成市人民政府雙方共同出資,項目總投資500億元,分五期建設。同時,2017年9月各方約定,康得集團以現金方式增資90億元;康得新及榮成市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出資20億元。截止2018年5月18日,大股東出資到位僅2億元人民幣,還差約88億元。
因此,從這家屬于大股東非上市體系的公司看,無論是項目資金需求以及大股東出資需求,其資金量都是巨大的。而且,截至2017年末,康得集團資產總額175.58億元,所有者權益25.37億元;2017年度實現利潤總額1.08億元,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2.62億元。顯然經營資金不能滿足這巨大的資金需求。
常識三:大股東缺錢賣資產?資產半年時間“消失”逾200億
2017年9月30日,公司公告顯示,截至 2017年6月30日,康得集團的總資產為462.12億元,凈資產135.31億元,營業收入64.40億元,凈利潤7.60億元(以上數據未經審計);截至 2016年12月31日,康得集團的總資產為414.57億元,凈資產136.00億元,營業收入98.57億元,凈利潤16.91億元(以上數據經審計)。
但是,2018年5月18日,回復深交所公告顯示,截至 2017 年末,康得集團資產總額 175.58 億元,所有者權益 25.37億元;2017 年度實現利潤總額 1.08 億元,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 2.62億元。
2017年半年報未經審計的康得集團資產總額為414.57億元,等到年底其資產總額變為175.58億元,半年時間,前后資產總額變化巨大,相差238.99億元。這是大股東出售資產還是另有其他原因呢?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wind數據顯示,大股東股票質押率已經高達99.45%。
常識四:收入是否匹配銷售費用?
2017年上半年,康得新實現營業收入60.51億元,同比增長33.16%,同期發生銷售費用1.37億元,同比增長29.13%,其中運雜費3364萬元,同比增長9.93%,其它費用4790萬元,同比增長49.53%,營業收入與運雜費增速差異較大。
對此,深交所發出質詢。對于營業收入與運雜費增速差異較大的原因,公司稱,由于公司產品結構調整為近期推動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而產能的增長則為推動公司收入增長的次要因素。2017年上半年,由于技術提升及光學膜二期產能投放,高端產品銷售占比增加,光學膜產品單位價值量提高。公司2017年上半年光學膜實際產量同比增加約6%,但產品單價同比提升30%。運費增長主要與實際產量同比增長,因此公司運雜費增速低于營業收入增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