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9年第一季度,“不確定性”仍是A股市場上躲不開的話題,哪些行業、哪些個股能夠在今年率先突圍,機構投資者會在今年大比例持有哪些個股?當我們能夠準確得知這些問題的答案時,又已經遠遠地滯后于市場。
不過,機構投資者在以往的持股情況,或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其對于某些股票的長期看好。
為此,《證券日報》記者篩選出了25家權益基金規模超過100億元的公募基金,觀察這些基金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末的重倉股名單。整理發現,業績、股價均穩定的白馬股仍是這些基金公司的主要持有標的,而中國平安則登上了19家基金公司的重倉股名單,貴州茅臺(699.910, 7.24, 1.05%)位居次位,出現在15家基金公司的前十大重倉股名單中。
百億元規模權益基金公司
去年第四季度末約有25家
貨幣基金興起后,基金公司管理規模的排名又有了新變化:天弘基金等基金公司,憑借著龐大的貨幣基金規模一舉成為公募基金行業的頭部公司;老牌基金公司也不甘示弱,利用其強大的品牌優勢進一步布局其產品線;作為公募基金行業的后起之秀,銀行系基金公司迅速布局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規模擴張速度令人咋舌。
不過,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逐步落地,公募基金的固收業務必將面臨空前的挑戰。眾多業內高層都曾先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募基金行業的最終出路還是會回歸到行業的本源——“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相比固收類產品,權益基金一直是公募基金的王牌,權益基金在各階段的業績、規模、持倉變化,尤其值得我們關注。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對公募基金行業132家基金公司(只統計旗下有開放式基金產品者)的權益基金規模進行了梳理。統計發現,如果把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靈活配置型基金這3類基金合并看做權益類基金,按照去年第四季度末的基金規模測算,公募基金市場上權益基金規模超過100億元的基金公司有25家。
具體來看,其中有9家基金公司是“老十家”公募,分別是國泰基金、南方基金、華夏基金、華安基金、博時基金、鵬華基金、嘉實基金、大成基金和富國基金,另外16家基金公司分別是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華泰柏瑞基金、招商基金、工銀瑞信基金、景順長城基金、中歐基金、興全基金、銀華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建信基金、融通基金、中銀基金和華寶基金。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按照去年四季度末的單只基金規模計算,權益基金規模最高的基金公司是易方達基金,旗下權益基金總規模為1066.47億元;其次是華夏基金,權益基金總規模達到938.06億元;另外,匯添富基金、嘉實基金和南方基金的權益基金總規模也分別有937.97億元、888.68億元和686.09億元。
中國平安
成19家基金公司重倉股
單只基金在逐個季度的重倉股名單會有些許變化,但是基金公司的前十大重倉股名單(旗下權益基金合計持有比例最高的10只個股)卻十分穩定。《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這25家百億元級權益公募基金的持股幾乎都是以業績穩定的白馬股為主,且在最近4個季度內的重倉股名單變化極小,只是重倉股之間的排名略有交替。
從易方達基金來看,其在去年第四季度末的前十大重倉股分別是貴州茅臺、五糧液(62.710, 1.53, 2.50%)、中國平安、瀘州老窖(44.200, 0.45, 1.03%)、溫氏股份(29.450, 1.30, 4.62%)、格力電器(42.550, 0.59, 1.41%)、華蘭生物(34.060, -0.44, -1.28%)、伊利股份(24.710, 0.17, 0.69%)、上海機場(49.070, -0.48, -0.97%)和美的集團(45.170, 0.91, 2.06%);而華夏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分別是中國平安、貴州茅臺、招商銀行(29.180, -0.12, -0.41%)、興業銀行(16.220, -0.17, -1.04%)、中國石油(7.330, -0.02, -0.27%)、交通銀行(6.160, -0.06, -0.96%)、民生銀行(5.930, -0.01, -0.17%)、伊利股份、農業銀行(3.690, -0.03, -0.81%)和中信證券(18.580, 0.00, 0.00%)。
緊隨其后的匯添富基金和嘉實基金,在去年第四季度末的頭號重倉股也都是中國平安,可見權益基金對于中國平安的喜歡程度之深。實際上,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中國平安已經連續2個季度成為公募基金的頭號重倉股:在去年第三季度末,共有974只基金重倉持有了中國平安;到了去年第四季度末,仍有715只基金重倉持有中國平安。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上述25家基金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末的前十大重倉股名單時發現,中國平安共出現在了19家基金公司的重倉股名單中,更是其中11家基金公司的頭號重倉股。緊隨中國平安之后的是貴州茅臺,其出現在15家基金公司的重倉股名單中,共有6家基金公司將貴州茅臺作為其頭號重倉股。
另外,《證券日報》記者還發現,與去年第三季度末相比,25家百億元級權益基金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末的重倉股名單變化較小,只是名單中的重倉股次序略有變化,部分公司后置位的重倉股出現更替。其背后的原因是規模較大的單只權益基金重倉持股穩定,市值較小的成長股也很難出現在其重倉股名單中;而對于規模較小的單只權益基金來說,其持股的變化又很難影響到整個基金公司的重倉股名單。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