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1 10:38 | 來源:未知 | 作者: 周琳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監管的整體思路是去通道、去嵌套,基金子公司因而大量清理通道業務,影響到了資管規模。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日前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合計22.66萬億元,較2017年減少22%。其中,基金子公司資管業務規模持續下降,在過去2年內規模降幅近50%。
截至2018年12月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合計22.66萬億元(不含社保基金、企業年金),與2017年12月底相比減少6.37萬億元,縮水22%。其中,基金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規模4.37萬億元,2017年底基金公司專戶業務管理規模為4.96萬億元。從單月數據來看,2018年12月份,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共備案597只產品,設立規模1018.23億元。其中,基金公司備案128只,設立規模264.55億元,占比25.98%。此外,基金子公司備案121只,設立規模306.51億元,占比30.1%。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以來,基金子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持續大幅縮水。2017年底的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管理規模達7.31萬億元,到2018年底僅剩余5.25萬億元,規模下降比例達到28%。若與2016年相比,差距更為驚人。2016年底,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管理規模有10.5萬億元。也就是說,在過去2年間基金子公司資管規模下降幅度接近50%。
金牛理財網分析師宮曼琳表示,基金子公司規模下降與通道業務收緊、收益波動、監管政策變化等多種因素有關。由于最初基金子公司憑借自身“萬能牌照”優勢過度發展“通道”業務,主動管理業務占比不高,導致部分基金子公司出現業績虧損或業務“爆雷”,風險控制指標亟待完善。
2016年12月份,中國證監會發布《基金子公司管理規定》與《基金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暫行規定》,對基金子公司凈資本金、風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此后,基金子公司走上調整之路。到2018年6月底,基金子公司管理資產規模已縮減至6.12萬億元。隨后,監管明確限制了子公司投資于單一資產的比例,基金專戶子公司投資非標業務難度加大。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監管的整體思路是去通道、去嵌套,基金子公司因而大量清理通道業務,影響到了資管規模。同時,前幾年過快發展帶來的惡果逐漸顯現,少數基金子公司不注意風險控制,產品相繼“爆雷”。未來,更多的基金子公司將謀求增加主動管理業務,以便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