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8 09:47 | 來源:未知 | 作者:董鵬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白酒行業黃金十年期間,各家酒企盈利能力突出,所以精力都放在擴產能上,能賺“快錢”,也就沒必要費力來賺“慢錢”,“本輪行業復蘇后,高端酒整合趨勢已經出現,進一步擠壓中低端品
不知不覺間,貴州茅臺(600519.SH)已經升至743.66元,距803.5元的歷史高價相差不足一個漲停。若從元旦前算起,公司近一月反彈幅度接近30%,而面對春節這一確定性的機會,外資似乎也在備貨“過年”。2018年12月27日至2019年2月14日,18個交易日中,有16個交易日港資呈現凈買入狀態,其間更是出現單日流入近15億元的一幕。
除去股市博弈因素外,國內白酒企業近年通過海外“路演”,所帶來的品牌認知度提升,也為各家酒企帶來了二級市場上的意外之得。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除了貴州茅臺、五糧液(000858.SZ)和瀘州老窖(000568.SZ)外,二鍋頭等中低端產品也開啟了國際化,輻射到了俄羅斯、東南亞,以及大洋彼岸的英國倫敦。
一線品牌認知走俏
白酒行業黃金十年期間,各家酒企盈利能力突出,所以精力都放在擴產能上,能賺“快錢”,也就沒必要費力來賺“慢錢”,“本輪行業復蘇后,高端酒整合趨勢已經出現,進一步擠壓中低端品牌生存空間,行業競爭更為激烈。”
“茅臺、五糧液,加上國窖1573,就算送人,永遠不過時。”宜賓女婿李勇嘆道。
不過,今年春節,他并沒有給岳父帶酒過去。畢竟宜賓是五糧液的大本營,岳父家里也并不缺酒,岳父的一個學生去年剛剛在宜賓收購了個小酒廠,春節前直接搬了幾箱自己廠里生產的白酒,送到了李勇岳父家里。
地處川南的宜賓,被稱為“酒都”,它與“酒城”瀘州、仁懷茅臺鎮,組成了中國白酒黃金三角產區。
按照李勇的說法是,宜賓人自己很少有買酒的,當地大大小小的酒廠太多了,品質自不必說,甚至很多小酒廠的產品,是用來出售給其他酒廠作為基酒使用的。
所以,娘家的春節用酒,來自岳父的陳年存貨。婆家的春節用酒,就需要李勇自己解決了,而他的選擇正是茅五瀘。
“我父親喜歡喝茅臺,沒有茅臺就喝五糧液,五糧液也沒有,就不喝了。今年剛好有人送了兩瓶茅臺,剛好給老漢兒了。”李勇說。
雖然李勇在城里也算是妥妥的中產,但是要讓他自己花錢來買茅臺還是有些舍不得,畢竟兩瓶下來也得小四千塊。
“消費習慣使然,會選擇800元左右的價位,也就是五糧液、國窖1573里面選,茅臺自家喝還是有些奢侈。”李勇表示,比如一家人出去吃飯,一桌菜2000元、酒水1000元,這個比例還比較能接受。
這種情況十分普遍,諸多城里工作的青年春節返鄉,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區縣的消費能力提升。至少,習慣節儉的老輩人,極少會自己花錢來買高檔白酒。
財報反響顯著
來自外部的壓力同樣存在,如華致酒行(300755.SZ)便被他視作標志性事件之一,類似案例還有酒類流通企業1919(830993.OC)獲得阿里20億元融資。
財報上的體現是,各家酒企銷售費用的增加。其中,貴州茅臺2018年前三季度銷售費用28.46億元,明顯高于2016年的6.55億元,同期瀘州老窖銷售費用則從9.31億元上升至20.83億元。
距四川3000公里外的東北,王瑋是黑龍江一家金融機構的中層,經濟條件還算可以,今年家里春節用酒是他年前買的一箱董酒,“普通老百姓家里過年,喝個二三百塊錢價位的也就差不多了,稍微好點的有喝五六百塊錢的,自己家里買茅臺喝的,畢竟還是少數。”
在他看來,首選的幾個產品分別是洋河的海之藍、天之藍和董酒,以及地產酒北大倉君妃酒,“價格適中、口感不錯,甭管送禮,還是自己消費都能過得去。”
君妃酒,屬醬香型白酒,有“東北小茅臺”之稱,北大倉的官方介紹正是“釀造工藝師承茅臺,又別有創新”。來自北大倉京東自營旗艦店的報價顯示,410ML君妃酒整箱促銷價格為889元,合222元/瓶。
這與宜賓當地人,以消費性價比更高的地產酒為主,頗為相似。
相比之下,茅五瀘這類千元級的高檔白酒,更多是用在了節日禮物饋贈上。“千八百級別的白酒,多數還是送禮用,如果動用茅臺,那都是求人辦事了。”王瑋如是說。
而他的選擇,帶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一場飯局下來、人均半斤白酒,茅臺、五糧液成本太高。”
更重要的是,東北地區近些年的經濟發展情況,確實難以支撐普通百姓消費千元級白酒產品。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