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8 03:21 | 來源:未知 | 作者:羅葛妹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春節拜年給壓歲錢,是我國的一個傳統民俗,本意是辟邪驅鬼,長輩給孩子們壓歲錢保佑平安,是親情的一種表達方式,寄予了對孩子的深切期望和美好祝愿。
春節拜年給壓歲錢,是我國的一個傳統民俗,本意是辟邪驅鬼,長輩給孩子們壓歲錢保佑平安,是親情的一種表達方式,寄予了對孩子的深切期望和美好祝愿。但壓歲錢怎么使用,成了一些家庭的難題,面對動輒幾十上百種五花八門的理財產品,老百姓普遍一臉迷茫。隨著一張有趣的“全國壓歲錢地圖”刷爆朋友圈,“壓歲錢去哪里了”、“用點鈔機數壓歲錢”、“壓歲錢該不該上交父母”等與壓歲錢相關的討論也頻頻登上熱搜,壓歲錢這筆“巨款”該如何打理,成為春節的熱鬧話題。
尷尬:工資沒了大半
王小明,90后小伙子,去年剛剛大學畢業,在上海一家互聯網公司做游戲開發,月薪上萬,再加上年終獎,心想能美滋滋回湖南老家過個大年,于是計算著給親戚家小孩發多少壓歲錢。
老媽一句話卻讓他瞬間懵圈。自以為衣錦還鄉,優越感爆棚,沒想到老家壓歲錢一個紅包最少200元,關系親近些的少說也得給400元-600元,七大姑八大姨家走一圈,小孩10多個,一個月工資的一大半就沒了。
“你一個從上海回來的,怎么跟我們村里一個標準。”給發小的小孩200元壓歲錢,還被同學當面開玩笑。想想除了給晚輩壓歲錢,還得給長輩紅包,還有紅色炸彈,一個頭就兩個大。
春節前夕,《維度》聯合騰訊理財發布的春節消費調查報告顯示,14.51%的人壓歲錢支出超5000元。其中85后的壓歲錢負擔最重,99.31%的85后都表示春節期間要發壓歲錢。
困惑:壓歲錢怎么處理
一邊是為壓歲錢消費高而頭大的小明,另一頭卻是“不知道該怎么處理壓歲錢”的李梅梅。
“小孩的壓歲錢本來就是我們先給出去的壓歲錢,所以也就直接被我們拿來用了。 ”李梅梅說,小孩現在才兩三歲,對錢沒有概念,所以就被充公花費掉了,也沒有做任何規劃和處理。
從記者調查到的情況看來,7成以上的父母在處理孩子壓歲錢時,都和李梅梅一樣,用“媽媽幫你存起來”的套路,將小孩的壓歲錢統一充公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孩子手頭的壓歲錢也呈現出水漲船高之勢,許多孩子一躍成為了“小富翁”,壓歲錢普遍過千,過萬的也不鮮見。
近日,某記賬理財APP統計制作的“全國壓歲錢地圖”顯示,第一梯隊是福建、浙江、北京,孩子收到的平均單個壓歲錢紅包分別為3500元、3100元、2900元,福建莆田更是高達12000元;第二梯隊有上海、江蘇、天津,分別是1600元、1000元、1000元。只有廣東是一股清流,人均僅50元。
不過,李梅梅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處理小孩壓歲錢的方式并不合理。她眉頭緊鎖,對記者表示,“孩子收壓歲錢的當下是高興了,但我們家長卻犯難了, 孩子還小,‘巨款’在手,到底該如何處理才好呢?”
理財專家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壓歲錢理財是一門親子需共同學習的理財課,不僅培養孩子的“財商”,也能讓家庭理財實現優化收益。
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孩子的理財方式,在選擇理財方式前,要考慮自身或孩子的風險承受能力、確定理財目標和用款時間。
精明派:完善保險規劃
家住安徽的江鵬輝,是某保險經紀公司的營銷人員,關于如何處理孩子壓歲錢,他的選擇有一定的代表性∶女兒過年收到的4000元壓歲錢 ,追加到了前兩個月買的年金保險產品的萬能賬戶中。
“我是從去年11月份開始,才正式做理財規劃。”江鵬輝說,近兩年,周圍有很多人找他借錢,所有只要他手頭一有閑錢就被借出去了,想著買份帶萬能賬戶的年金產品,強制儲蓄,還能每月把閑錢放進去,再有人來借錢,也有個說法推辭掉。二來,之前即使有給小孩買年金產品的想法,也因為年金產品每年投入成本太高,動不動就是一兩萬,沒能買成。
“現在好幾家保險公司都推出了投資門檻較低的年金產品,很適合小額理財計劃。而且還能單獨購買萬能賬戶,10塊錢都能開一個賬戶,每個月都可以追加投入金額。”
江鵬輝的計劃是,給女兒買個10年、20年的年金產品,作為她將來的教育基金、婚嫁金、創業金或者養老金都可以。
“購買年金保險產品時要注意看寫進保險合同里最低年化收益是多少,但高于最低年化收益的投資收益率都是不確定的,所以保底收益越高越好。”江鵬輝介紹說,買年金產品類的理財型保險,最低年化收益率都會寫進合同里,其他中檔收益率、最高收益率或預定收益率都不確定。
明亞保險經紀資深銷售總監劉亞非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用孩子壓歲錢做保險規劃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但要重申一下家庭保險配置的原則:先大人后小孩,家庭需要保障的核心是家庭經濟支柱,并在做好了家庭保障后再考慮保險理財規劃,同時也不建議在這一階段花費很大預算為孩子配置保險。
以5歲女孩,一萬元壓歲錢為例。他建議,家長可以用60%左右的錢用來配置意外險、醫療險和重疾險等保障型保險產品,前提還包括買好最基本的少兒醫保。剩余40%的錢可以用來購買教育金等理財型保險,這樣不僅可以讓父母放心省心,還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此外,他表示,小孩購買保險因為購買年齡小,健康告知容易通過,保費也相對較便宜,將孩子的疾病風險進行轉嫁的同時,也是對家庭的一個基本保障。近幾年,很多保險公司推出的保險產品都可以在滿足一定的條件下豁免保費,比如父母有萬一,或者因為某些原因無法繼續繳納保費的時候,可以豁免剩余保費,孩子的保單繼續有效,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保守派:開設銀行賬戶
周琳是湖南長沙一名媒體工作者,孩子剛滿四歲。
“長輩們每年都給壓歲錢,單是今年就收了近3000塊,我打算給孩子單獨開一個壓歲錢賬戶,等到他上小學再交給他自己打理。”
周琳對記者說,希望通過這個賬戶,讓孩子以后學會科學管理壓歲錢,從小樹立消費和存錢的理念,等到將來小孩問起自己壓歲錢也有個交代。
記者了解到,以前到銀行辦理銀行卡需要年滿16周歲,所以很多家長只能用自己的名字開戶,代管孩子的壓歲錢。如今,多家銀行都推出了專屬的“兒童賬戶”,孩子只要在家長的陪同下,攜帶身份證、戶口簿即可得到屬于自己的銀行卡。
這種卡只具備一般借記卡存取款功能,每日消費和取現都有一定限額。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都有推出。
理財規劃師還提出,在建立兒童專屬賬戶的同時,家長還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壓歲錢記賬本,培養孩子記賬的習慣,把這一年買玩具、上興趣班、書本費等都一一記錄下來,從而幫助孩子樹立“要理財、先記賬”的觀念。
引導派:貨幣基金&基金定投
理財規劃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建議, 對于年紀稍微大些的孩子,不妨把每年的壓歲錢存在貨幣基金里,本金安全,又可以每天產生收益。
貨幣基金的收益明顯要高于一年期的定存,而且很靈活。
讓孩子看著每天增長的收益,他會去主動規劃自己的需求,比如2萬塊,每天的利息不到2元,他要買個冰激凌只需等上兩天,他如果要買一個上百元的變形金剛,則要等上兩個月,這是他可以自己規劃的錢,父母不要阻攔,一定要培養孩子習慣,讓他知道“需要等待”。破除掉孩子的驕奢之氣,不能想要什么都去找父母哭鬧,而是要自己想辦法規劃。
這筆錢還可以當做孩子的教育花費,比如交學費、上課外輔導班,或者用來買書、學習用品,都是非常合適的。
根據國際通行的財商教育路線,3-4歲的孩子就應該知道:我們需要用“錢”來買東西,“錢”從勞動中獲取,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5歲左右, 家長就應該開始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學習消費、儲蓄和分享,并逐步培養延時滿足能力,學會做價值判斷。
其中延時滿足能力是財商教育的核心,而零花錢、壓歲錢是培養延時滿足能力非常重要的工具。
如果孩子特別小,家長也可以選擇基金定投這種周期較長的方式來進行投資。定投的好處在于投資成本較低,有利于分散風險,長期投資還能享受復利增值。
金融機構也“傾心”
壓歲錢市場也是銀行和保險機構的必爭之地,各種壓歲錢主題的保險產品、理財產品推陳出新。
春節前夕,渤海人壽和互聯網保險銷售平臺小雨傘聯合推出了一款名叫“大富翁少兒教育金”的產品,1元起投,隨時可以追加,父母可以為出生滿30天至11周歲的小孩投保,18-21周歲開始領取,可以作為小孩大學費用、深造費用和創業資金。
新華保險也在春節假期主推出了“盛世惠心保”保險產品計劃,主打孩子教育金,最低保證利率為年化利率的2.5%。該計劃包含年金保險、年金保險(萬能型),還可搭配健康險、醫療險、意外險等多種產品。
此外,天安人壽此前也推出了“鑫如意年金保險(萬能型)”,最低保證利率為3%,并寫入合同,每個月最低可追加100元。
橫琴人壽推出的萬能型年金產品“小豬罐”也類似,10元起投,隨時可續投,投保時間超過5年領取均無手續費,結算年化最低保證利率2.5%,中檔4.5%,最高6%,不過超過最低保證利率部分是不確定部分。
不少銀行針對孩子壓歲錢也陸續推出了各種金融產品。
如中國建設銀行推出豬年壓歲金鈔。自2015年第一張壓歲金誕生以來,建設銀行壓歲金家族陸續誕生了喜羊羊、孫悟空、小雞丁、愛寵大機密為題材的黃金壓歲錢。
招商銀行也“聯姻”憤怒的小鳥,首推了親子銀行卡,幫助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性格,培養“當家“理念。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