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0 03:41 | 來源:未知 | 作者:袁園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和中國太平5家上市險企合計保費收入443987億元,同比增長13%。
備受市場關注的保險公司“開門紅”數據陸續出爐。近日,隨著新華保險、中國人壽1月份保費數據的披露,上市險企的1月份保費數據浮出水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和中國太平5家上市險企合計保費收入4439.87億元,同比增長13%。然而具體到各家公司,表現卻有所不同,壽險老大哥——中國人壽保費領漲。
國壽保費增速最快
目前已有5家上市險企披露了1月份保費數據。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國人壽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其他四家險企的增速均為個位數。
具體來看,中國人壽1月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578億元,同比增長24%;新華保險1月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99.29億元,同比增長6.9%;中國平安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1565.47億元,同比增長8.05%,旗下平安壽險、平安財險、平安養老、平安健康分別在2019年1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212.41億元、325.46億元、20.21億元、7.39億元,分別實現同比增長5.22%、18.66%、6.09%、119.94%。
中國太保2019年1月原保險保費收入則為670.28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中國太保旗下太保壽險、太保財險累計原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516.45億元、153.83億元,實現同比增長2.89%、19.69%。
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期間,中國太平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426.83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太平壽險、太平財險、太平養老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394.27億元、26.6億元、5.96億元,除太平養老保險同比下降25.31%之外,壽險、財險公司分別實現同比增長9.58%、8.31%。
相較于往年的高增速,今年險企開門紅數據較為平穩。有業內人士在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表示,行業都在調結構,曾經的高增模式基本不會出現了,此外現在各家險企均在淡化開門紅對業績的影響。
“行業淡化開門紅時點數據,著眼全年保障產品穩健增長,利好長期發展。”申萬宏源分析稱,預期中國人壽保持較高新單增速,其余險企開門紅新單增速承壓、但NBV(賬面凈值)增速保持穩健。中國人壽強調“突出價值、規模積極”的開門紅策略,鑫享金生A/B款新單保費已超越2018年整體開門紅水平;中國太保存在開門紅啟動時點較晚壓力,“利享年年”預期整體規模30億元,與2018年“利贏年年”規模基本一致,但營銷時點推遲1個月;新華保險推行健康險與附加險主題下穩步銷售年金險,整體結構大幅改善。
保險概念股持續走強
在上市險企持續調結構、穩增長的同時,市場對于上市險企的期待也一路走高。2月19日,早盤保險股持續走強。
截至2月19日收盤,中國人壽收盤價為24.20元/股,漲幅3.2%;中國平安收盤價為65.68元/股,漲幅0.6%;新華保險收盤價44.56元/股,漲幅0.84%;中國太保收盤價32.21元/股,漲幅1.15%;中國太平午間收盤價23.8港元/股,漲幅5.08%;中國人保更是盤中大幅拉升、出現漲停,收盤價6.34元/股,漲幅8.01%。“關注板塊周期與成長屬性兼備,開門紅節奏分化,行業回歸保障、價值穩步增長。短期負債端開門紅保費預期反映充分,對板塊沖擊影響減弱;先前壓制保險板塊估值的長端利率逐步企穩,建議關注長端利率邊際修復后情緒和估值低點的板塊機會。”申萬宏源分析稱。
與此同時,政策方面也對保險股走強起到了支持作用。2月18日,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并指出,研究進一步取消或放寬對港澳投資者的資質要求、持股比例、行業準入等限制,在廣東為港澳投資者和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一站式服務,更好落實CEPA框架下對港澳開放措施。支持內地與香港、澳門保險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再保險業務。不斷完善“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銀行、保險機構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經營機構。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著力發展航運金融、科技金融、飛機船舶租賃等特色金融。支持與港澳金融機構合作,按規定共同發展離岸金融業務,探索建設國際航運保險等創新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