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的大牛行情過后,2019年的債市將如何演繹?多位基金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的快速上漲收窄了債市繼續上揚的空間,尤其是利率債的機會明顯減少,但整體牛市的格局不會變化,今年可能處于階段性的“牛尾行情”。基于這一判斷,許多基金經理將債市淘金的對象指向信用債,期望從“信用利差”中獲取超額收益。
適度下沉信用資質
在基金經理眼里,利率債的強勢上揚催生了去年的大牛市,今年信用債有可能成為債市新主角,為債基提供了結構性投資機會。
金鷹基金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龍悅芳表示,債市行情自身的輪動性,正在為信用債走強埋下伏筆。她指出,歷史上的債券行情,一般以利率債為開端,此后輪動到高、中、低等級信用債,最后以垃圾債收尾。伴隨利率下行、長短端利率差逐漸縮小、寬信用政策陸續落地,市場普遍認為,債券牛市進入后半場,中高等級的信用債成為關注重點,投資者可適當下沉信用資質獲取超額收益。
而一家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總監透露,在今年的投資策略中,已經適度降低了信用評級的要求,依托公司內部強大的信用風控機制,篩選出性價比較高的中等級信用債進行配置,獲取“信用利差”所帶來的超額收益。但他強調,在當前環境下,信用風險不容小覷,“信用利差”雖然誘人,但一旦“踩雷”,則有可能前功盡棄,因此,今年債市結構性行情的操作難度會比往年要大。
建信中短債純債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李峰也表示,去年由于信用債違約潮的出現,利率債和信用債的利差不減反增,直到2018年四季度才有所好轉。隨著今年利率債的投資價值降低和寬貨幣效果的逐步顯現,利率債和信用債的利差有望進一步壓縮,信用債的票息優勢會逐步體現,疊加其收益率的下行,信用債將成為今年最大的看點。
可轉債漸成焦點
除了緊盯“信用利差”的投資機會,A股市場開春以來的大幅上漲,也讓可轉債成為債基眼中的“香餑餑”。許多基金經理認為,如果A股市場的趨勢延續,可轉債今年有望為債基貢獻一定的收益。
上海某基金經理認為,可轉債市場去年以來大幅擴容,讓市場的“活性”更強,資金的參與熱情也在升溫。隨著春節后A股市場情緒的轉變,更多的目光也隨之聚焦到可轉債市場,這些都有利于可轉債市場下一階段的表現。他認為,雖然年初以來可轉債市場上漲較快,可能存在波動風險,但整體而言,可轉債目前仍然具備較高的安全邊際,向上的彈性仍然不小,投資潛力值得關注。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許多基金公司今年都在加大力度布局可轉債投資。除了在現有債基投資策略中加大可轉債的比重外,還在新基金發行、老基金轉型等方面不斷拓展可轉債的投資。這或許會進一步推動可轉債市場的走強。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