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2 04:18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科技]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人體生長發育和免疫系統結合區的一處DNA或許與俾格米人身材矮小有著密切關系。這個發現證明了矮小的身材或許并不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只是某種特征的副產品。
驚奇檔案
當我們看著一群身高超過2米的大個子在籃球筐下奔跑跳躍時,心里總會不自禁地升起一種羨慕與渴望。然而,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一個被稱作俾格米人的族群,與他們平均1.3—1.4米的身高相比,我們每個人都足以被稱為“大個子”。
俾格米人屬于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他們主要分部在非洲中部與亞洲南部的某些島嶼上。由于生活在潮濕的瘴氣地帶,又沒有良好的醫療手段,俾格米人經常在很年輕的時候便由于細菌感染失去生命,據統計他們的平均壽命大約只有17歲。為了能夠在短暫的生命中順利地繁衍后代,俾格米人在8歲時便可發育成熟,懷孕生子,而他們的身高在長到1.3米左右時便會戛然而止。
身高遠低于常人的幾種猜測
對于俾格米人的身高為何遠遠低于常人,研究人員之前做出了兩種可能性較大的猜測:一是身材矮小能夠使得俾格米人行動更加敏捷,有利于他們在樹葉繁茂的熱帶雨林中奔跑與狩獵,同時也有助于身體的降溫;二是為了更好地繁衍后代,俾格米人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特性:他們在青春期到來后便停止了身體增長,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和營養來孕育和撫養子女。兩種猜測都是認為俾格米人的身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
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一項新的研究否定了這兩個猜測,研究者發現,在人體生長發育和免疫系統結合區的一處DNA或許與俾格米人身材矮小有著密切關系。這個發現證明了矮小的身材或許并不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只是某種特征的副產品。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遺傳學家莎拉·蒂什科夫和她的同事共同完成了這項新的研究。她們在非洲喀麥隆的3個族群中選擇了70個俾格米人做為研究對象,對其全部基因組進行了細致觀察。與此同時,他們還在與俾格米人有通婚歷史的3個鄰近的班圖族群中選擇了60人(他們多為高瘦身材)作為對比研究對象。通過比較,研究人員發現,在俾格米人與身高有關的3號染色體附近區域,有一種被稱為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的變異,正是這種變異關閉了與身高生長有關激素的接受器,導致了俾格米人身材普遍矮小。
犧牲身高或是為了抵抗疾病
俾格米人生存的地區多為缺碘地區,按理來說這里的人應該很容易患上甲狀腺腫大一類的疾病,然而俾格米人卻似乎沒有類似的困擾,這就是單核苷酸多態性變異產生的結果,這種變異甚至可以幫助俾格米人免疫像瘧疾、肺結核這類的疾病。
蒂什科夫的研究小組因此得出結論認為,造成俾格米人身材矮小的真正原因可能是為了更好的抵抗疾病。因為長期暴露在細菌滋生的環境當中,俾格米人顯然需要更加優秀的免疫系統來預防疾病。雖然他們的生命十分短暫,然而在人類免疫系統與病原體的長期軍備競賽之中,俾格米人還是略勝一籌。
蒂什科夫及同事的研究受到了許多科學家的重視,雖然實驗樣本的數量還不足以證明實驗結果的真實性,但是這種解釋卻打開了一種新的思路。
保護俾格米人刻不容緩
由于特殊的身材及生長習性,因此有傳言說食用俾格米人的性器官可以增強自己的體能和力量。這些歪理邪說被有心人利用,大量俾格米人被獵殺后當作貨物高價出售,這種罪惡的交易使得本就人數不多的俾格米人面臨著滅種的危險。蒂什科夫的這項研究或許會讓那些偷獵者減少獵殺俾格米人的行為——如果俾格米人的特殊身材是緣于基因變異,那么俾格米人的器官可以強身健體的流言也就能不攻自破了。
現在相關地區各國政府都在力求保護俾格米人,希望他們可以離開雨林遷移到城市之中,只不過大多數俾格米人還是習慣于與世隔絕的原始生活。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