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5 11:54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8年原保險保費收入與保護投資款新增繳費合計達296億元,增幅達7倍,但是虧損程度進一步增大,2017年公司虧損138億元,2018年虧損則達到407億元。
隨著2018年我國壽險公司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出爐,壽險的全年盈利狀況也浮出水面。在保險行業持續的嚴監管之下,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保險業原保費增長3.92%,創下7年來最低增速。疊加資本市場的低迷,壽險公司盈利能力備受考驗,尤其是對于新成立的壽險公司來講,處境更為艱難。2017年復牌的招商仁和人壽在2018年迎來了第一個完整的財報年。根據銀保監會披露及Wind數據顯示,2018年原保險保費收入與保護投資款新增繳費合計達29.6億元,增幅達7倍,但是虧損程度進一步增大,2017年公司虧損1.38億元,2018年虧損則達到4.07億元。
此外,根據招商仁和人壽2018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當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453%,而這一數據在三季度還為1032%,就虧損擴大、盈利預期、償付能力下降等問題,《投資者網》向招商仁和人壽相關負責人進行核實,但是截至到2月22日,未收到相關回復。
保費大增 虧幅擴大
招商局仁和人壽于2016年12月1日取得原中國保監會批準,2017年7月開業,由深圳市招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團通過招商局輪船100%控股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卓越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光匯石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億贊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共同發起籌建。
背靠招商局大樹,招商仁和人壽發展迅速,2018年保費收入增加700%,達到29.8億元,在同期新成立的壽險公司中遙遙領先。值得注意的是,銀行為招商人壽的最大銷售渠道,從2017年數據顯示,原保險合同業務收入中,銀行代理渠道所獲收入占比超過九成。隨著資管新規落地之后,對于銀行渠道的過分依賴,銀行對產品的議價能力將進一步提升,不排隊壓縮保險公司盈利的可能,這對于銀行渠道銷售占比較高的險企是不小的挑戰。
核心償付能力能力持續下降
償付能力是衡量公司財務是否穩定的重要指標。償付能力過低則成為監管層重點監管對象。雖然,招商仁和人壽符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大于100%的要求,但是去年降幅明顯。
數據顯示,2018年三季度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032%,到2018年四季度這一數據下降至453%,環比下降了579個百分點,同比則下降了1393個百分點。
招商仁和人壽并未回復其償付能力大幅下降的原因,不過有業內人士向《投資者網》表示,根據“償付能力充足率=保險公司的實際資本/最低資本” 公式,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直接原因為實際資本的減少和最低資本的增加。
從招商仁和人壽方面來講,2018年四季度,其實際資本為42億元,較三季度減少了四億多,最低資本方面增加一倍多,四季度末最低資本為9.34億元。最低增本增加意味著業務擴大,監管要求求保險公司為吸收資產風險、承保風險等有關風險對償付能力的不利影響而應當具有的資本。上述業內認識指出,不難看出,招商仁和人壽償付能力下降的原因與業務擴張相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