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6 09:20 | 來源:未知 | 作者:左茂軒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寶能并不熟悉汽車產業的管理規則,盡管知道觀致目前面臨諸多問題,需要尋找解決方案。但觀致的銷量問題不是短期內就能夠解決的。
寶能并不熟悉汽車產業的管理規則,盡管知道觀致目前面臨諸多問題,需要尋找解決方案。但觀致的銷量問題不是短期內就能夠解決的。接手觀致一年多之后仍未見起色,寶能集團掌門人試圖通過一場高層大換血尋找生機。為此,寶能一口氣引進三位日籍高管,全面接管觀致汽車。
2月21日,觀致汽車宣布,基于全球化戰略需要,前日產-雷諾聯盟全球新能源車總監矢島和男將接替寶能汽車常務副總裁李峰,擔任觀致CEO。同時,觀致汽車還將引進前日產-雷諾聯盟車輛互聯互通技術全球總監長原巨樹擔任觀致COO(首席運營官)、前英菲尼迪全車系開發總負責人平井敏郎擔任觀致CO-CTO(聯席技術官)。
按照觀致汽車的說法,此次引進日本團隊是希望通過引入日本汽車工業的“工匠精神”和精細化管理理念,進一步提升觀致汽車的國際化水平、技術研發能力、體系建設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
然而,中國汽車市場極為特殊,這些日本人并不熟悉情況,恐怕難有作為。“三位日本高管全部都是研發背景,但觀致現在缺的是運營與銷售。觀致目前的現狀是,市場打不開、產品單一化、經銷商供應商缺乏信心。”2月22日,一位熟悉寶能汽車的業內人士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換帥能否拯救觀致?
在業內看來,汽車行業具有較高的門檻,通過接手一個具有研發實力、有車型在售、有資質的企業,比寶能“白手起家”造車更省心。但是,問題是觀致發展并不好,品牌力較弱、營銷能力欠缺,盡管幾款產品頗受好評,但始終未能打開市場。
姚振華希望通過觀致為“寶能汽車局”打開局面,并對其寄予厚望,投入了巨額資金。2017年12月21日,寶能集團以66.3億元戰略投資觀致汽車。2018年3月2日,在觀致汽車的經銷商大會上,姚振華承諾,從2018年開始,寶能集團每年將投入100億元用于觀致汽車新車研發,連續投入5年。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月8日,觀致的外方股東量子公司宣布,寶能以人民幣15.6億元從觀致汽車的外方股東Kenon Holdings手中收購12%股份,累計持股升至63%。
雖然寶能在入主觀致之后,多次向觀致注入大量資金,加大研發投入。但與地產行業不同的是,汽車行業前期需要投入高額資金用于研發、渠道建設和品牌推廣,但很難短期內就見到回報。
多位熟悉寶能汽車的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此次觀致高層的換防主要原因是股東對于銷量業績的不滿。
“姚振華對于觀致去年的銷量并不滿意。不過,他并不熟悉汽車產業的管理規則,盡管知道觀致目前面臨諸多問題,需要尋找解決方案。但觀致的銷量問題不是短期內就能夠解決的。”上述熟悉寶能的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2018年,觀致銷量為6.3萬輛,與2017年的1.5萬輛相比上漲322%。但觀致銷量增長背后,主要來自寶能共享平臺“聯動云”的批量訂單。
觀致面臨的核心問題可能不在于高管,而在于產品。寶能的當務之急,是需要盡快推出一款全新的產品。
寶能計劃多地建廠
在挖來矢島和男擔任觀致汽車CEO之后,寶能汽車常務副總裁李峰不再兼任觀致汽車CEO,但這不意味著他將離開寶能。2月21日晚,據一位寶能的內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李峰調回寶能汽車,仍擔任寶能汽車常務副總裁。
在寶能內部,目前有兩條業務主線:一條是觀致汽車,另一條則是寶能獨立新創立的新品牌。寶能汽車副總裁兼研發院院長鄔學斌目前正在負責該品牌的產品研發。
“之所以要成立一個新品牌,是因為寶能可以通過借此擴張。因為量子公司和奇瑞仍然擁有觀致的股權,若以觀致的名義跑馬圈地,需要得到其他股東增資的認可。但是寶能急于快速擴張,若以寶能投資新能源汽車的名義,能夠比較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一位寶能汽車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決定跨界造車之后,寶能進行了大手筆投入新能源車生產基地建設,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統計,寶能汽車已先后在杭州、昆明、廣州、陜西西咸新區等地選址建廠,投資總額高達1240億元。
“在剛剛決定造車不久,尚未推出產品之前,便如此大規模地擴張,難免有圈地之嫌。目前尚不清楚寶能如此大規模的建設生產基地的意圖,但是顯然這樣的規模和實際情況是不匹配的。”一位汽車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此外,寶能還多次傳出“并購緋聞”,曾先后與昌河、奇瑞、寶沃等引入戰略投資的企業有所接觸,不過最終都未能達成交易。
“現在寶能內部對于繼續收購其他企業的聲音已經少了很多。事實上,目前看來寶能也沒有繼續投資其他車企的必要。”上述寶能汽車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跨界造車的思維沖突
“地產企業轉型,只能往大的‘戰略性’的產業轉移。但畢竟隔行,資本先行。”2月24日,汽車行業資深證券分析師曹鶴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他認為,房地產企業有著比較充裕的資金保證,跨界造車存在成功的可能性。
雖然地產企業帶著巨額的資本投身造車,但投資新能源整車制造項目的金額龐大、回報周期長,這和房地產的商業邏輯存在根本性差異。
“首先,汽車需要大投入、長周期;其次,房地產行業拿到一塊地之后,商業前景就已經很明朗了,但汽車即便投入大量資金推出了產品,也不一定能夠賣得出去;第三,汽車是需要管理科學的,管理團隊不能簡單粗暴地下命令,而是要管住人心,對汽車產業的敬畏,對跨界的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一位汽車業內人士表示。
由于觀念的差異,很容易讓地產企業與整車制造的團隊在合作的過程中產生矛盾。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