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6 10:25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棕櫚股份(4530,004,089%)股權轉讓一年三變祭對賭大招引河南國資入主
時代周報記者 何安 發自廣州
棕櫚股份(002431.SZ)的股權出讓再次出現變動。原與棲霞建設(3.530, 0.00, 0.00%)(600533.SH)的股份轉讓協議中止,豫資控股的子公司豫資保障房入主,若順利實施,將成為第一大股東。
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棕櫚股份”)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股權受讓方為河南省豫資保障房管理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豫資保障房”),豫資保障房由中原豫資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豫資控股”)100%控股,豫資控股由河南省財政廳100%控股。
這是短短一年以來,棕櫚股份的股權出讓發生的第三次變更。不過截至目前,棕櫚股份董事會人員構成尚未進行調整。
棕櫚股份有關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公司從傳統園林工程業務向生態城鎮產業轉型過程中,與豫資控股在發展理念和業務拓展層面,都能夠產生更深度的協同效益,這是本次股權轉讓的主要原因。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棕櫚股份2018年的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速有下降趨勢,第一季度同比增長21.99%,第三季度已降至-4.08%,2018年第三季度的歸屬凈利潤則為-9232萬元。河南國資的入主,能否幫助棕櫚股份走出困境,仍是未知數。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此次交易順利實現,棕櫚股份將獲得來自豫資控股方面提供的等同于10億元的融資支持。
攜10億厚禮入局
一年之內,棕櫚股份發布過三次股權轉讓公告,但受讓方一再改變。
2018年4月,棕櫚股份曾計劃將部分股份轉讓給公司總經理林從孝實際控制的輝瑞投資,但到了10月又中止該計劃,轉向公司IPO前就已經是其股東的棲霞建設。
2018年10月12日,棕櫚股份與棲霞建設簽署股份轉讓框架協議,擬轉讓合計5%–8%的公司股份給棲霞建設。2018年12月,棕櫚股份高管在互動易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稱,棲霞建設在其上市前就以戰略投資的身份入股,這些持股至今都沒有變動,且2014年還參與了公司定增,而且棲霞建設一直支持公司業務發展,棲霞建設的主要房地產園林工程及設計業務由公司承接。
孰料半年以后,豫資控股又突然入場。
2月13日,棕櫚股份發布公告,公司股東吳桂昌、林從孝、吳漢昌、吳建昌、浙江一桐輝瑞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及公司員工持股計劃之受托人“國通信托有限責任公司”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豫資保障房合計轉讓公司股份約1.95億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13.10%,協議轉讓單價為每股 3.94 元。
如順利實施,豫資保障房將成為棕櫚股份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3.10%,董事長吳桂昌的持股比例則從11.10%降至8.32%。
棕櫚股份與棲霞建設原有協議解除,創始人及控股股東吳桂昌三兄弟向棲霞建設賠付1億元違約補償款。
目前,棲霞建設依然持有6.79%的股份。棕櫚股份董秘馮玉蘭對外表示,未來棲霞建設依然會以大股東身份支持棕櫚股份發展,雙方在相關業務板塊將繼續保持良好溝通。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顯示,入股的同時,豫資控股將向棕櫚股份提供等同于10億元的融資支持,協議生效后即啟動向棕櫚股份提供第一筆不超過5億元借款的安排,借款利率為年利率8%(單利),借款期限為一年。剩余部分通過提供股東借款、提供增信措施等各方認可的方式實施。
這筆10億元的“及時雨”,或許能幫助棕櫚股份走出近期的融資困境。
2018年10月,棕櫚股份曾因融資問題兩度調整業績預告。同年10月15日,棕櫚股份發布公告,稱三季度的融資進展受到較大影響,項目實施放緩,大幅下調2018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凈利潤變動區間由此前的0%–30%,下調為-100%–83.34%。公告還提到,棕櫚股份要償付當期集中到期的包括4億元超短期融資券和10億元中期票據在內的大額債務。十天后,棕櫚股份又將凈利潤變動區間變更為-90%–60%。
不過,棕櫚股份有關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稱,此前公告提及的“4億元超短期融資券和10億元中期票據”均已順利按期償本付息,并于2018年12月順利發行4.7億元超短期融資券,目前還未遇到融資困難的問題。豫資控股在國內評級為AAA,是專注新型城鎮化的投融資平臺,而且由河南省財政廳控股,有很大的融資優勢,對日后棕櫚股份融資也有幫助。
一位金融行業的研究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018年11月民營企業座談會以來,民營企業融資已經有了很大改觀,各地已經密集出臺幫扶政策,大環境是向好的,但是企業融資困難是長期形成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有可能有所緩解。
而棕櫚股份的股價也處于低迷時期。公開數據顯示,棕櫚股份的股價從2018年10月至今,一直處于上市以來的最低谷。2018年2月,棕櫚股份的股價還在7.68元左右,到10月19日已經下探至歷史最低的3.53元。
彼時,棲霞建設正準備接盤棕櫚股份。2018年10月14日晚,棕櫚股份公告稱即將受讓棕櫚股份5%–8%的公司股份之后,棕櫚股份股價逐日回升,到11月19日達到4.6元的高峰,但隨后又止住漲勢,進入調整期。
又見對賭協議
對于此次交易,棕櫚股份也用對賭協議顯示出十足誠意。股權轉讓公告提到,如果棕櫚股份2018年度至2021年度存在連續兩個年度虧損情形,應在1個月內向乙方支付股份轉讓價款20%的補償款,約為1.53億元。
棕櫚股份的轉型成果幾何,將直接影響上述對賭協議的結果。
受經濟環境和行業發展趨勢的影響,棕櫚股份從2014年起就開始轉型,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開始,棕櫚股份從傳統園林企業轉型為生態城鎮綜合服務商,目前產品線包括特色小鎮、休閑度假區、田園綜合體、文旅綜合體、休閑旅游景區、城市提升綜合體。
棕櫚股份有關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隨著全球經濟下行和房地產調控以及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公司于2014年前瞻性地提出轉型生態城鎮,與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新型城鎮化、特色小鎮、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高度契合。
豫資控股是河南省政府為支持全省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批準成立的省級投融資公司,業務涵蓋投融資及資產經營管理、政府重大建設項目投資與管理、城鎮化建設投融資政策研究和經濟咨詢等,總資產達到2829.57億元,
棕櫚股份看中的,是豫資控股在生態城鎮和新型城鎮化領域擁有的項目、資金、平臺、資源等優勢。雙方能產生互補,在特色小鎮、鄉村振興、文化旅游等產業協同發展。
公告稱,豫資保障房成為棕櫚股份的股東后,將在河南省域內加強與棕櫚股份在傳統園林工程業務和生態城鎮產業等方面的協同,雙方將在生態城鎮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生態旅游合作平臺。
近年來,傳統園林工程企業往生態建設轉型已是常態。東方園林(8.540,0.33, 4.02%)(002310.SZ)在2015年通過收購環保行業公司的方式,向生態修復和以危廢處理為主的生態環保全產業鏈轉型;鐵漢生態(4.120,0.06, 1.48%)(300197)向水污染治理領域轉型;麗鵬股份(3.180, 0.03,0.95%)(002374.SZ) 推進生態園林建設、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業務;嶺南股份(8.730, 0.41, 4.93%)(002717.SZ) 圍繞“大生態+泛游樂”轉型升級。
轉型的動因是行業陷入危機。由于傳統園林工程企業與房地產行業關系緊密,房地產和城市擴張增速放緩使得園林行業也面臨危機。有統計顯示,園林企業90%的客戶集中于政府和房地產,其中政府超過70%,主要為道路綠化等市政項目。但目前,大的環都市圈基本已經發展飽和,園林企業難以固守傳統業務。
華南理工大學園林學者陳堅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園林行業的一個大趨勢是從增量發展轉化成存量優化,企業逐漸走出“小園林”,走進“大社會”和“大生態”。
生態建設業務也意味著更高的利潤。智研咨詢發布的報告指出,傳統市政園林毛利率在16%–25%,而水系治理、污水處理、美麗鄉村類項目毛利率則高達26%–40%,幾乎翻倍。
除了業績壓力以外,園林企業轉向生態建設也是風景園林專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
“園林企業由于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開始回到應該有的位置,面向社會、面向農村、城市環境、整體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的提升,這才是這個專業應該解決的社會擔當。”陳堅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