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7 11:40 | 來源:未知 | 作者:張明江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量化對沖策略基金為特殊類型的混合型基金,主要采用追求絕對收益的市場中性策略,與股票市場表現的相關性較低。
今年年初以來A股氣勢如虹,滬指已再度迫近3000點,其中25日兩市一波暴漲更讓牛市論調甚囂塵上。基金在大漲行情中同樣揚眉吐氣,普通股票型基金年內全部正收益。但在大漲行情中,主要采用追求絕對收益的市場中性策略,與股票市場表現的相關性較低的多只量化對沖基金年內出現負收益,多只絕對收益基金業績同樣不盡如人意,大幅跑輸大盤。
牛市熊市都不漲量化對沖基金年內依然負收益
量化對沖策略基金為特殊類型的混合型基金,主要采用追求絕對收益的市場中性策略,與股票市場表現的相關性較低。相對股票型基金和一般的混合型基金,其預期風險較小。基金實際的收益和風險主要取決于基金投資策略的有效性,因此收益不一定能超越業績比較基準。
在震蕩市場中,量化對沖基金能夠有效對沖市場風險,在國外市場已經得到各路避險資金的青睞。去年兩市出現單邊下跌的極端行情,國內的幾只量化對沖策略基金將該類基金的抗跌性表現的淋漓盡致。
同花順(300033)iFinD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的量化對沖策略和絕對收益基金平均跌幅在1.50%,其中華泰柏瑞量化絕對收益混合、華泰柏瑞量化對沖、富國絕對收益多策略定期開放混合發起式、海富通阿爾法對沖混合4只基金在去年取得正收益,盡顯抗跌本性。
不過,有業內人士坦言,從基金公司角度而言,公募量化對沖基金是唯一一類可以對沖掉市場系統性風險的產品,大家也愿意大力發展此類產品,但目前的困難在于在A股市場獲取阿爾法的超額收益并不容易,且穩定度不高。
今年年初以來股市大漲,偏股基金今年以來平均已超14%,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已近20%,量化基金整體也已取得超16%的收益,而量化對沖策略基金年內卻表現掙扎,多只基金年內出現負收益。
數據顯示,去年分別取得1.36%、1.16%正收益的華泰柏瑞量化絕對收益混合、華泰柏瑞量化對沖在今年業績告負,分別下跌1.75%、1.68%,此外,嘉實對沖套利定期混合、華寶量化對沖混合C/A、中金絕對收益等9只基金年內業績同樣告負,市面上的多只量化對沖策略基金今年收益均在3%以下。
“小眾基金”翻身難
此前一位基金公司量化投資總監曾表示,今年量化對沖基金的挑戰主要在于多頭能否創造超額收益。“預計今年市場不會像去年那樣恐慌,公募量化對沖基金在換手率上受到較大約束,投資策略偏向基本面選股,因此,在宏觀風險較低、市場風格偏向基本面選股的大環境下,公募產品更容易獲得超額收益。”
去年12月2日,中金所宣布調整股指期貨交易安排,交易保證金、平今手續費下調,日內交易限額大幅放寬。在此之前,股指期貨已經兩次“松綁”。多重利好呵護下,業內認為量化對沖基金將在2019年迎來春天。
不過,一位基金公司投研總監也表示,從基金公司角度而言,公募量化對沖基金是唯一一類可以對沖掉市場系統性風險的產品,大家也愿意大力發展此類產品,目前的困難在于在A股市場獲取阿爾法的超額收益并不容易,且穩定度不高。機構投資者也認為當前A股市場的貝塔比較確定,阿爾法不夠清晰,相比量化對沖基金,ETF及smartbeta產品也更受到機構投資者青睞,如何提高基金公司獲取阿爾法的能力,是目前擺在各家量化團隊面前的問題。
此外,過去幾年成立的公募量化對沖基金均以發起式基金為主,發起式基金成立滿3年面臨2個億門檻的保殼壓力,目前現有的幾只規模低于2億的量化對沖發起式基金即將到3年成立時間點,現有產品面臨保殼壓力,也可能會影響到新產品的推進速度。
另據數據顯示,目前市面上的量化對沖策略基金整體規模依然不足20億元,且一半以上規模在1億元以下,相對于其他類型基金依然是個“小眾群體”。
關于2019年量化對沖基金的市場機會,廣發基金表示,一方面,隨著股指期貨逐漸放開,量化對沖基金成本會逐漸降低,另一方面,從量化對沖基金獲取超額收益的角度分析,最近一年,比較有效的因子還是陸股通因子,2019年量化對沖基金市場表現還是取決與陸股通資金流入是否高于預期,若是陸股通因子走弱,將會考驗量化對沖基金如何尋找其他更有效的阿爾法策略。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