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4 09:26 | 來源:投資者報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以“沒錢買飼料餓死豬”而備受爭議的雛鷹農牧(2.440,?0.00,0.00%),在30億虧損、高負債和股權質押糾紛的多重困境下,一個月內股價大漲73%,引發熱議
以“沒錢買飼料餓死豬”而備受爭議的雛鷹農牧(2.440, 0.00,0.00%),在30億虧損、高負債和股權質押糾紛的多重困境下,一個月內股價大漲73%,引發熱議
2月26日晚,“養豬第一股”雛鷹農牧公布業績快報。2018年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9.55億元,同比下降30.60%。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41億元,同比下降6828.95%。
此前的1月30日,公司以一則“沒錢買飼料餓死豬”的公告引起廣泛爭議。而在2月26日的業績快報中,雛鷹農牧終于沒有再把原因歸結于沒錢買資料餓死豬,而是籠統的歸結于公司現金流緊張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投資者網》就相關問題致函并致電雛鷹農牧進行求證核實,但截至2月28日,未收到任何回復。
值得注意的是,從發布業績預告到業績快報這一個月時間,雖然面臨30億元的巨額虧損、高負債和債務違約等多重困境,但公司的股價卻持續上漲。
巨額虧損曾引發業績“洗大澡”質疑
1月30日,雛鷹農牧發布2018年全年業績修正公告。對于下調業績預期的理由,雛鷹農牧宣稱,資金緊張、飼料供應不及時、公司生豬養殖死亡率高于預期是造成經營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進而引發“沒錢買飼料餓死豬”的質疑和調侃。
1月31日,深交所就該公告向雛鷹農牧發出關注函,要求說明銷售生豬單價大幅下滑、集中計提各類資產減值準備的原因和合理性,并說明是否存在進行業績“洗大澡”的情形。
至2月22日,雛鷹農牧延期回復深交所,就相關問題作出回復。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表示,目前所取得的資料和執行的相關工作暫時無法對公司大幅虧損的具體原因及涉及金額、2018年集中計提各類資產減值準備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進行業績“洗大澡”的情形發表意見。
值得注意的是,雛鷹農牧曾頻繁更換審計機構。2019年1月23日,公司發布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公告。在2018年年審之前,將審計機構由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為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所。
負債率緣何高居不下
資料顯示,1988年侯建芳創辦的雛鷹農牧于2010年9月在深圳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并在當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23億元,2011年上升至4.29億元。至2018年,公司扣非凈利潤-30.4億元,同比下降6828.95%。資產負債率由2015年的53.73%升至2017年的71.81%。至2018年三季度達74.42%,而同行業以重資產模式為主的牧原股份(48.870, 2.87, 6.24%)的資產負債率也僅為55.55%。
事實上,除了養豬行業整體走勢不佳等因素外,如此高的負債與公司近年來的經營策略有很大關系。此前,雛鷹農牧創造性的提出“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雛鷹農牧3.0”模式,旨在通過啟動合作養殖這種輕資產模式降低負債、減少固定資產投入。但最后卻因為建“豬舍”投入了大筆資金,以及向上游合作社提供巨額擔保和違規大筆借款,從而導致現金流惡化,為后續的債務違約埋下了禍根。
此外,雛鷹農牧也在籌劃涉足更多領域,并稱之為“產融結合”,通過成立新融農牧電商平臺、在金融領域布局產業基金、參與銀行股份改造以構建全產業鏈布局,在此期間雛鷹農牧也曾嘗試收購多家公司,導致大量資金的投入。
大規模的投資布局使負債率不斷攀升。由于資金需求,公司開始頻繁的增發債券。資料顯示,雛鷹農牧曾連續以7%左右的高額票息進行債券融資,在2016年后共發行53億元的債券,且期限較短。2018年以來,雛鷹農牧用大量的短期債務置換了長期債務,導致公司短期債務滾動的難度大增。
深陷債務違約困局
2018年11月,雛鷹農牧公告稱“18雛鷹農牧SCP001”不能按期足額償付,已構成實質違約。該債券發行期限為270天,應償本息總額為5.28億元。不久后公告稱,與部分債權人協定將通過以公司火腿、生態肉禮盒等產品償付本息,進而引發市場上“以肉償債”的調侃。
而就在10月,公司公告稱,截至2018年9月30日已為合作社提供財務資助余額合計12億元,占2017年度經審計凈資產的24.15%,并引發深交所的關注。在債券造成實質違約時,公司甚至還沒來記得回復問詢函。至2018年12月,“18雛鷹農牧SCP002”也未能按期足額償付。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