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4 02:06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劉芬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募信托短期尚不具備沖擊公募的能力;長期而言,隨著資管新規的深入落實,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公募信托將形成良性競爭關系。
聽到“公募信托”的消息,相比銀行和公募,信托機構更為平靜。公募對于他們而言是全新的領域,機遇背后更多的是挑戰,投研、銷售都要從頭做起。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公募信托短期尚不具備沖擊公募的能力;長期而言,隨著資管新規的深入落實,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公募信托將形成良性競爭關系。
北京某中型信托公司部門總經理表示,公募信托對資管行業影響深遠。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相比,信托最大的優勢是機制比較靈活。雖然在專業化方面尚處劣勢,但可直接借鑒基金業20年的經驗教訓,后發者可以少走彎路。
北京某小型信托公司業務人士表示,即使公募信托落地,也要看公司的能力。資產管理和募資能力跟不上,降低門檻也沒有特別大的意義。而且初期也輪不到小公司。
對于哪幾家大型信托公司最有可能入圍,市場上關注的并不多。北京某大型信托公司部門負責人表示,其所在公司沒什么動靜,即使有入圍資格,也僅是在討論層面。可能公司高層在做相關準備工作。
一位在大型信托公司從業多年的人士表示,公募信托門檻降低,拓寬了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渠道,信托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利,是非常有意義的。過去幾年,尤其是去年,P2P爆雷事件頻出,很多老百姓血本無歸。如果公募信托落地,普通投資者從正當渠道買得起信托,引導資金流入合法合規的投資理財產品。
上海某銀行系公募人士表示,未來大資管行業,不管公募信托還是銀行理財,比拼的還是投資能力和業績,降低門檻并不是決定資金流向的主要因素。
擺在信托機構面前的是一連串的具體挑戰。產品形式、投研規范、銷售體系等,都要從頭做起。多位信托人士認為,信托傳統的非標產品不太可能做成公募,銷售體系也需要重新搭建。
首先,公募信托在產品形式上會有差異。上述滬上公募人士認為,銀行和信托還是由銀保監會管理,基金和證券是證監會管。雖然門檻整體拉低,但兩個監管部門對具體產品的投資范圍、久期要求還是會有所不同,特別是在固收產品方面會有差異。
上述北京銀行系信托人士認為,信托的固定收益特征深入人心,已經得到投資者的認可。但公募信托實行起來,比資產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信托公司的資產獲取能力。非標資產不太可能做成1萬元起售,公募信托大概率也要做成標準化產品,對公募的貨幣基金影響不會太大,會多少影響到債券基金和混合型基金。
上述北京小型信托公司業務人士認為,信托主要是做非標業務,非標產品沒有凈值,又是期限型產品,沒有流動性,公募信托產品就不能繼續這樣做。低門檻的公募信托應該沒有剛兌預期,原來100萬元起售的信托有剛兌預期,信托公募應該是做不到的。
再者,公募信托一旦誕生,客戶結構的變化也在所難免。北京某大型銀行系信托的部門負責人表示,小客戶肯定會多起來,但公募信托的產品形式不確定,是和寶寶類產品一樣做凈值型,還是浮動型,現在都未確定。凈值型的可能性更大,這樣也有利于未來大客戶、小客戶都留存在信托公司。
此外,公募信托的業務模式、競爭模式也將因公募的性質而發生巨大變化。上述北京中型信托公司部門總經理認為,信托公司原來主要是做通道業務,資管新規鼓勵大家做主動管理,競爭格局必定發生變化,布局早的更有利。公募領域競爭激烈,但競爭是有差異化的。信托不做相對收益,即使有公募牌照,依然堅持做絕對收益,公募信托有可能是全市場第一個做絕對收益的公募。信托的人員隊伍也會發生變化,原來是小團隊作戰,而公募強調系統化、團隊作業,整體推進,跟信托小團隊、分散化作業的傳統是不一樣的。
信托要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何與他們對接、要搭建怎樣的銷售體系,是擺在信托公司面前的又一重大課題,同時是最為現實的問題。北京某信托公司的一位投資經理表示,做公募業務必需要找渠道,做不了直銷。信托公司不可能建立零售渠道對1萬元起售的客戶,要么找銀行渠道,要么是互聯網。
上述北京某大型銀行系信托的某部門負責人表示,銷售體系的變化是必然的。今年以來,看到很多信托公司在招人,招聘門檻不低,但實際上是“人選公司”,顯示信托公司的人才需求很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