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6 09:26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我們不怕外資品牌降價。”在談到某品牌新能源汽車日前在中國大幅降價促銷時,全國人大代表、小康股份董事長張興海說,“這反而會激發我們更高效的成本管理、技術研發和品牌提升!”
“我們不怕外資品牌降價。”在談到某品牌新能源汽車日前在中國大幅降價促銷時,全國人大代表、小康股份董事長張興海說,“這反而會激發我們更高效的成本管理、技術研發和品牌提升!”
20歲創業、在汽車行業打拼超過30載的張興海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充滿信心。他告訴記者,小康股份力求成為汽車“新制造”模式的探路者,“金康”系列智能電動汽車不久將在上海車展上與消費者正式見面。
探路汽車“新制造”
“電動化和智能化已成為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而智能電動汽車正是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最佳載體。盡管傳統汽車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明顯,但目前我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與國外基本處于同一水平,動力電池等細分領域還處于領先地位。”談及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現狀,張興海對記者分析道。
在造車“老兵”張興海看來,汽車“新制造”正是利用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汽車智能制造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定制化需求的一種新業務模式。與汽車“新制造”的創新模式相比,造車新勢力模式更“重資本、輕制造”;而傳統的汽車制造模式則“重制造、輕服務”。
“小康股份正在先行先試,力求成為踐行‘新制造’模式的探路者,為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及中國品牌的建設貢獻力量。”張興海表示。
曾經,與東風汽車的合資品牌“東風小康”是小康股份的主打;現在,技術積累超過三年、總投資近百億元的全新品牌“金康”系列智能電動汽車將在年內與消費者見面。
作為汽車“新制造”的一員,張興海對于新能源企業發展過程面臨的問題深有體會,特別在投入方面。他表示:“三電、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方面核心技術及產品研發投入大,而且周期長,少則3年,多則5年或更長。”
此外,生產智能電動汽車的大數據智能工廠的建設投入非常大,一個高效的智能電動汽車公司投入超過100億元,但智能電動汽車企業很難靠傳統的債權融資來獲得充足的工廠建設及研發資金,亟需依靠一級市場股權融資的方式來獲得發展,包括吸引全球領先的技術型人才。
“科創板給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我注意到交易所將其列為重點推薦領域。”張興海告訴記者,盡管小康股份并沒有針對科創板的相關計劃,但他希望有更多產業鏈內公司通過科創板獲得股權融資,從而使我國新能源行業更加壯大。
要打破新能源汽車地方壁壘
就在我國自主品牌逐漸形成統一陣線時,張興海發現,地方保護已成為制約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較大障礙。“部分地區為支持本地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出臺了多項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的顯性或隱性地方保護政策,對產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張興海舉例說,部分地方在國家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的前提下,增設地方備案的行政許可,設置申請地方補貼的前置條件,限制部分外地產品進入本地市場,阻礙某一類車型進入本地區;還有部分地方增設額外檢測和技術門檻,變相限制外地產品進入。在國家試驗檢測基礎上,要求外地產品進入本地市場需重復開展試驗檢測,專門設定針對外地產品的技術指標,變相限制消費者購買外地及某一類新能源汽車。
張興海認為,隨著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新能源汽車企業特別是具有高科技核心技術的智能電動汽車企業,更需要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平等的交通路權,便捷地獲取綠色牌照,以充分參與各個地方的市場競爭。
為打破新能源汽車的地方保護壁壘,構建全國統一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張興海建議國家開展統一核查,清理有關地方政府設置的限制新能源汽車購置的不合理規定和前置性備案程序,杜絕地方增設其他備案等前置性要求,打通國內新能源汽車在各地市場的上市流通渠道,允許非本地產新能源汽車充分享有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針對補貼將徹底退出后可能引發的地方壁壘政策,張興海建議,國家要明確地方不得在購買和使用環節,設置相關前置條件或技術限制措施,限制牌照注冊數量、限制通行,對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應一視同仁執行免限行、免限購、發放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