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6 10:36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MSCI指數如果逐漸提升A股的納入因子,最后的目標應該是讓A股占全球指數的權重能夠和中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對應,而這是許多被動投資機構在配置資產時考慮的重要因素。
“最近在密集地和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接觸。”在近日的一次采訪中,某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自從MSCI宣布提高A股納入因子后,外資們和公募基金的聯絡明顯活躍起來。他們想了解我們對成分股的觀點,而我們也想借機更深入了解他們的策略。”
這并非是一家基金公司的感受。記者在采訪多位基金經理后發現,對于MSCI提高A股納入因子的消息,外資的熱衷程度并不亞于內地投資者。從交易數據來看,在上市公司大股東頻頻減持的同時,不斷看到外資大手筆買入的身影。對此,部分基金經理認為,外資對A股市場的布局遠未結束,后市會向縱深發展,對個股的深入調研將成為他們下一步投資的重點所在。
布局走向縱深
在許多投資者的印象里,外資機構是“長期價值投資”的代名詞,外資買入的大多是大藍籌或者高分紅的個股。但伴隨著MSCI提高A股納入因子后,這種情形可能會發生變化。
摩根資管環球市場策略師朱超平指出,MSCI指數如果逐漸提升A股的納入因子,最后的目標應該是讓A股占全球指數的權重能夠和中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對應,而這是許多被動投資機構在配置資產時考慮的重要因素。因此,MSCI指數逐漸提升A股納入因子后,被動投資機構會增加對A股的投資。他同時表示,MSCI指數提升A股納入因子的起步階段是大盤股,因此,起初很多外資會先增配大盤藍籌股,但隨著一些中盤股相繼加入,此后外資也會逐漸增大對中盤股的配置。
這個觀點也得到了公募基金方面的驗證。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外資對于中國的大盤藍籌股研究已經比較深入,但對于中盤股卻頗不了解,僅憑外資現有的研究力量,很難短期內覆蓋這些個股,因此近期出現了外資快速調研這些中盤股的同時,頻頻和國內公募等機構投資者接觸,期望借力迅速熟悉這些中盤股的基本面。外資對A股的布局會逐漸走向縱深。
博弈更趨激烈
MSCI指數提升A股納入因子的消息,刺激了A股市場再度上攻。但部分基金經理指出,其對A股市場的影響是漸進式的,伴隨著更多外資加入,市場的博弈在未來會更加激烈,短期震蕩在所難免。
浦銀安盛基金認為,當前市場情緒較為亢奮,短期累計漲幅較大,隨著MSCI提升A股納入因子、國際環境轉暖等利好因素逐步落地,預計指數波動也會隨之加大。但浦銀安盛也認為,已經聚集的人氣不會立即消散,“聰明錢”一定會繼續尋找具備賺錢效應的板塊與股票,市場分化會逐步顯現。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基金經理已經感覺到,外資力量未來會逐漸壯大,成為國內機構投資者的對手盤。事實上,在近期采訪中,記者經常聽到基金經理感嘆,部分藍籌股的日成交量中,外資占比不斷提高,甚至已經能夠左右個股的走勢,未來這種情況可能會更明顯。
“我覺得,現在公募基金經理們要趕緊行動起來,仔細研究外資的投資策略和投資行為,在未來幾年時間里,很有可能他們才是最難對付的對手盤。”某基金經理對記者說,“不要被外資長期價值投資的口號所迷惑,其實他們也是風格多變的,而且操盤時的兇猛程度不亞于一些A股投資者。”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