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8 11:07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給予全國社保基金更多的投資靈活性,將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上限由40%提高至60%,允許投資股票指數期貨、期權等風險管理工具。此外,還應當繼續吸引外資入市。
昨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放開股指期貨的相關措施正在研究,“今年應該能出來。”這預示著,時隔近四年后,被采取相關措施抑制交易的股指期貨,有望再度松綁,公募私募券商等金融機構將迎來最便捷的金融風險管理工具。
長期以來,股指期貨被當作股市波動的風向標,被投資者認為是便捷的風險管理工具,尤其是在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背景下,金融機構對股指期貨的放開都翹首以盼。日前,《證券日報》記者根據今年兩會期間市場人士對期貨市場,尤其是股指期貨的建言獻策來看,放開股指期貨成為了各方最為期盼的內容。
監管表態:
相關措施正在研究
昨日,有媒體報道,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放開股指期貨的相關措施正在研究,“今年應該能出來。”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原副主席姜洋在今年兩會中也建議:給予全國社保基金更多的投資靈活性,將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上限由40%提高至60%,允許投資股票指數期貨、期權等風險管理工具。此外,還應當繼續吸引外資入市。
事實上,放開股指期貨的必要性已經成為了市場各方參與者的共識。
有百億元級私募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股指期貨持倉量和成交量是密切相關的。目前,股指期貨的限制主要在開倉量上,對于持倉量其實沒有限制,但從結果來看,開倉量的限制實質上也影響了持倉量。“近幾年,三大股指期貨品種成交量降幅在95%左右,流動性的缺失影響了股指期貨市場風險管理功能的發揮。”
另有私募人士表示,近年來,參與股指期貨的交易者明顯減少。從私募基金角度來說,在2015年時,該公司有一部分市場中性基金存在對沖需要。但此后,該公司股指期貨的交易量逐步萎縮,產品收益率也快速下降,基金到期終止續期。但從客戶角度來看,不管是高凈值個人客戶,還是機構客戶,其實都有投資市場中性基金的需求。
“目前主要的限制來自股指期貨當日開倉量的限定。”這位私募人士解釋說,現在股指期貨存在日均20手的開倉限制,對應大致2000萬元的名義本金,對于規模在10億元左右的中性產品來說,這個量實在太小了,完全建倉至少需要1個月以上的時間。且由于流動性缺失,股指期貨買賣價差過大,交易成本較高,市場效率較低。
股指期貨在管理股市風險、降低股市波動、提高持股周期、助推長期資金入市等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有目共睹。對沖股票現貨風險是股指期貨的最主要功能,股指期貨上市后,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運用股指期貨管理股票現貨風險。
此外,股指期貨還有助于延長投資者持股周期。股指期貨推出后,投資者有了風險對沖管理工具,持股意愿和信心增強,持股周期增長,股票頻繁交易度下降,股市換手率明顯下降。
開放的環境或將倒逼
機構運用風險管理工具
隨著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升,投資者對于股指期貨的需求也更加有了緊迫性,尤其是在各路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背景下,運用股指期貨來控制金融風險成了各方共識。
有專家指出,提高長期資金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對于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例如社保基金等長期資金入市,就必須要有股指期貨、股指期權等風險管理工具,否則這些資金面臨的風險敞口很大。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發展我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包括適時恢復股指期貨常態化交易及推出更豐富的股指期權品種等。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程小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金融機構資管產品主要集中在偏股型產品上,整體收益表現不佳,主要原因是股指期貨交易受限、對沖成本較高。從投資者的態度來看,包括期貨公司、券商、私募和公募基金均對股指期貨的功能發揮有較大期待。尤其是在股市下跌后,各方普遍缺乏對沖工具,市場呼聲更加強烈。
南華期貨股指研究員姚永源表示,當前市場各方都對股指期貨存在較大需求。當前A股估值處于相對低位,長期資金(特別是養老金和保險資金等風險偏好較低的資金)不斷入市,若股指期貨市場依舊缺乏相應的流動性,就無法滿足長期資金的避險需求。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