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8 02:1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張明江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自今年年初以來,已有55只基金完成清算,以40個工作日算,平均每天就有1.4只基金完成清算,而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全年共有389只基金清盤
今年年初以來股市氣勢如虹,滬指一度突破3100點,投資者入市熱情再度被點燃。不過,股市熱度和投資者的入市熱情似乎并沒有反映到新基金發行和基金持續營銷中,3月至今未有一只新基金成立,此外,7天內卻有18只基金發布清算公告,基金清盤有再度加速的趨勢。
7天18只基金發布清算公告
巨潮資訊數據顯示,自3月1日以來,已有長盛同禧、中郵尊享一年定開、銀華雙動力債券等18只基金發布清算報告,此外,還有海富通上清所短融債券、華泰柏瑞興利混合、新華華瑞等5只基金已公告進入清算程序。
從產品類型上看,有6只為債券型基金、11只混合型基金和一只偏股基金,已公告進入清算程序的5只基金也均為債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
而從成立時間來看,已發布清算報道的18只基金中有17只成立時間不足5年,其中多數均為在2017年前后成立運作的基金,而2017年和2018年也正是市場波動最大的兩年。
另據數據顯示,自今年年初以來,已有55只基金完成清算,以40個工作日算,平均每天就有1.4只基金完成清算,而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全年共有389只基金清盤,以250個工作日粗略計算,平均每天有1.5只基金清盤,基金清盤依然維持這快節奏。
多重原因致基金清盤加速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1月混合型基金共1209只,規模17379.40億元,規模占基金總管理規模的23.96%。而截至2018年12月底,混合型基金數量已增至2375只,數量較3年前已翻了一倍之多,而規模卻降至13603.91億元,較3年前下降超20%,混合型基金規模占基金總規模也降至10.44%。
自2016年后市場持續震蕩,基金業績普遍表現不佳,投資者贖回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大趨勢難以逆轉。而此類基金數量翻翻而規模卻縮水20%,導致3年間不少基金份額急劇縮水。公開數據顯示,發布清算報告的18只基金中有16只規模低于5000萬元,多只基金規模已低于500萬元,其中泰達宏利啟智靈活配置混合、安信量化多因子混合、銀華雙動力債券、中歐優勢行業靈活配置混合規模甚至不足100萬元,中歐優勢行業靈活配置混合規模已低至52.81萬元。
此外,機構客戶大規模贖回也是此類基金清盤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債券基金。2015年后,撐起公募基金規模大旗的不再是中小投資者,機構委外資金成為公募基金的必爭之地,其中貨幣基金和定期開放式債券基金成為對接機構委外資金的主要手段,而委外資金進出頻繁造成大量委外定制基金成為“空殼基金”,此類基金也成為基金清盤的主力軍。
而對于基金公司來說,近幾年市場環境復雜,基金公司各條線人才流失形式嚴峻,人才儲備多處于青黃不接的階段,很多基金經理均一人管理著多只基金,而大量不合時宜的基金產品已經成為基金公司的負擔,清盤一些“空殼基金”對于基金公司來說也是一個“減負”的過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