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1 08:21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因此,劉永好的“新希望”是“政策在對待外資開放的同時,也能一視同仁地對待民營企業,讓其享受同等政策。
見到劉永好,你很難相信這位1951年出生的企業家已近古稀之年,時光在他身上似乎停滯了,千帆歷盡,風度依舊。
他的身姿是挺拔的,步履是矯健的,拍照時習慣側立單手插進口袋,嘴角微微上揚,由內而外散發著年輕與溫和。早年略帶四川口音的普通話已愈發標準,不變的是對話時永遠的細語平和,真摯從容。
如果要為國內的企業家摘面紗,劉永好無疑是“最具神秘感”的那群人。低調堅韌的他選擇了一條更漫長、更艱難,也更扎實的財富之路。
改革開放以來,歷史的畫卷上涌現了一批又一批的企業家,他們抓住機遇,勇立潮頭,然而“民營企業各領風騷三五年”,環境變遷,行業更迭,很多企業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中。
這位以農業發家、30多年如一日深耕這個在外界看來“不賺錢”領域的企業家,即便與一眾互聯網、地產大佬短兵相接也毫不遜色,長期穩居富豪榜前十,帶領著新希望穿行過數個經濟周期,始終穩健前行,從未折戟風波。
“劉永好和他的新希望為什么能一直好?”這是我此前最大的困惑,所幸的是,采訪結束后,我相信自己找到了答案。
“農民朋友的朋友”
劉永好的光環很多:飼料大王、改革先鋒、扶貧狀元、四川首富……哪個是他更看重的標簽?
“民營企業家!”劉永好直言不諱,“這是我的根本,沒有這個其他一切都談不上。我很珍惜我是民營企業家,因為我們主要從事農業和食品行業,有人說我們是農民的代言人、新農民的代表,推進精準扶貧和培養新型農村和鄉村技術人員。我們總是把自己和農業結合起來,因為新希望30多年一直在‘三農’領域耕耘發展。我覺得,我們是農民朋友的朋友,因此‘農民朋友的朋友’這個身份我更在乎。”
這絕非嘴上說說,今年兩會,劉永好帶來了8項提案,包括推動民營企業健康發展、保護環境、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改善營商環境、扶持奶牛規劃化養殖基地建設等,均是為農民朋友發聲。
超長“服役”
劉永好仍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參加兩會時的情形:1993年3月,他作為非公有制經濟界推選出的政協委員,出席了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彼時,距劉家四兄弟成立中國第一個經國家工商局批準的私營企業集團——希望集團不到一年。
第一次站在人民大會堂講臺上發言的劉永好,頂住壓力,“私營企業有希望”的標題剛念出口,臺下就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1993年以來,這已經是劉永好的第27次兩會了,其中五屆政協、一屆人大,這一時長跨度在企業家中實屬少見。
對于自己的超長“服役”,劉永好自謙道,“或許是因為我的年齡比較大,或許是因為我們創業比較早,抑或是因為我們做的相對比較踏實穩健一些”。“同一代的企業家非常少了,有年齡原因,也有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原因”。
談及過去一年以來營商環境發生的變化,劉永好坦言,“去年上半年,確實出現很多不確定的現象。各項成本要素在增長,包括工資、環保成本、原料成本、社保成本都在上漲,而我們絕大多數傳統產業的產品并沒有漲價,這直接導致了盈利空間被壓縮,以致于很多企業出現虧損現象。”
在劉永好看來,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有多個,首先是國內國外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此外,一些專家學者提出了民營企業“過時論”,對民營企業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影響了民營企業的信心,尤其是傳統的小微民營企業。這種情況一定程度影響到投資信心,以致于一段時間以來,民間投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
所幸這一情況得到了高層重視。
公平對待便是最好政策
“關鍵時候,總書記幾次發表重要講話,并且組織召開民營經濟座談會。會上,總書記非常明確地談到了國家繼續改革開放的決心、信心和方向不變,同時談到了支持鼓勵推動引導民營企業發展,是國家一個大的國策不會改變;同時提出了要幫助民營企業搬掉三座大山,六個方面提出幫助民營企業克服困難、樹立信心、解決問題等。在總書記一系列講話的影響、推動下,從去年年中到下半年,各個部門都出臺了很多鼓勵推動支持幫助民營企業進一步成長、解決困難的文件和政策,同時各地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鼓勵來支持、推動本地民營企業發展。”劉永好感慨道,“很多人將此形容為一個‘新的春風’,也有人說是撥開迷霧,重見太陽,這些措施極大地提高了民間投資信心,釋放出良好的信號。”
在這一系列政策和務實的措施推動下,劉永好感到“民營企業貸款難、融資難、融資貴的情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最直觀的表現便是“發債利率、直接融資利率、銀行貸款利率降下來了。加之各地政府出臺了一些疏解基金幫助企業解決一些暫時性的困難,對市場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此外,公、檢、法系統也出臺了相應文件,保障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
得益于此,“目前民營企業的反應,總體趨向于好。”劉永好說。
營商環境是劉永好今年重點關注的內容,一方面他在提案中建議,“優化增值稅稅制紅利,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此外,考慮到“國家加入WTO談判時提及一些原料,包括糧食、化工原料和其他一些進口物資是具備國有配額的。經過那么多年,國有配額怎樣和市場銜接,是個大問題。”劉永好建議,“國家在進口配額上應更多考慮市場因素,讓民營企業能夠享受這樣的政策紅利。國家提出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措施,允許在金融、服務業、制造業等方面,給予外資企業更多的國民待遇。
因此,劉永好的“新希望”是“政策在對待外資開放的同時,也能一視同仁地對待民營企業,讓其享受同等政策。
在劉永好看來,“公平對待便是最好的政策”。
逼出來的地產業務
作為一家多元化發展的企業,談及新希望的地產業務,劉永好笑稱,“是被逼出來的,做了20多年的地產,前十幾年增長都不快,后來引進新機制、新青年和新的業務格局,平均年齡30歲的管理層在合伙人機制下走出了一條新路。”
對于地產業務在集團總體中的占比規劃,劉永好表示,占比很少,集團去年1300多億元的營收,地產板塊占比相當于一個零頭,2019年或許有所增長。
談及地產行業走勢,劉永好認為,面臨轉型壓力,過去20年地產經歷了黃金、白銀時代,導致了很多地產公司的迅速崛起,前幾年行業加速集中發展,伴隨著規模梯隊不斷擴張,也倒下了一大批中小房企。劉永好預判,2019年房價上漲的壓力會減少,他不希望看到地產行業的大起大落,保持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最好。
近期,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落地,對于是否會加速灣區內的地產業務落地,劉永好表示,目前地產業務布局還是主要集中在西南和華東地區。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