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1 09:09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吳婷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8年國美零售線上線下交易總額(GMV)預期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美店、服務及智能產品GMV與去年同期相比預期增長分別為超300%、50%和80%。
近日,國美零售(00493.HK)發布盈利預警,2018財年國美銷售同比下滑10%,毛利減少,凈虧預計虧損42億元-49億元。其中,因部分業務經營未達預期,將進行商譽減值16億元至人民幣22億元之間。
不過,國美零售總裁王俊洲表示,2019年國美特色的零售之路雛形已形成,國美不再是單純的零售商,正轉型為整體方案提供商、服務解決商和供應鏈輸出商,盈利模式從過往的進銷差價賺取利潤轉變為通過服務實現盈利。國美將在今年再推700家自負盈虧的新零售加盟店。
在零售業分析師王源看來,國美作為零售業巨頭,實體店和美店可以為國美創造低成本流量,現在國美轉型打造社交電商,也是新零售上創新。
銷售收入連續兩年下滑
根據公告顯示,國美預期2018年銷售收入與去年同期下滑10%,導致綜合毛利減少。
與此同時,基于謹慎原則及適用的會計準則,將部分經營未達預期的業務進行商譽減值,預計商譽減值16億元-22億元。至此,集團歸屬母公司擁有者應占虧損預期將在42億元-49億元之間,而去年同期虧損為4.5億元。數據顯示,2017年年末,國美商譽有141.1億元。
國美表示,如剔除非經營項目,其中包括非現金的商譽減值、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虧損及匯兌損失等,國美集團的線下業務經調整后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基本為盈虧平衡。
除此之外,2018年國美零售線上線下交易總額(GMV)預期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美店、服務及智能產品GMV與去年同期相比預期增長分別為超300%、50%和80%。
同期,毛利率保持在行業內較高水平,預期將在17%左右。國美表示,截至2018年年底,集團資金充裕,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預期在100億元左右。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對比往年數據發現,2017年開始國美整體銷售收入就開始下降。財報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整體銷售收入分別為645.95億元、766.95億元、715.75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2.08億元、3.25億元、-4.5億元。
而在銷售成本上,2015年-2017年分別為-55.82億元、-663.18億元、-605.20億元。國美表示,2018年經營費用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財務成本仍處于較高水平。
對此,國美認為,目前集團處于戰略轉型的關鍵期,新業務增長已見雛形,國美集團有信心走出自己特色的新零售之路。過去32年零售連鎖發展所積累的經驗和供應鏈能力是國美的優勢,國美有信心走出具有國美特色的新零售之路。為此,公司計劃于今年啟動股票回購計劃。
打造社交電商新欲突圍
事實上,在多次財報中,國美都將業績下滑的原因歸隱為集團進入戰略轉型期所致。那么,國美零售戰略有哪些呢?
財報顯示,2018年,國美提出“新業務、新市場、新技術”三新舉措,在三至六線城市快速開設縣域級門店,新增了“柜電一體”、“暖通/中央空調”、“家裝/櫥柜”、“廚空間”等業務。同時,用數據中臺打通線上線下前段業務。
根據2018年中報顯示,國美全國零售網點1628個,其中旗艦店229個,標準店376個、暢品店757個、縣域店266個。
在線下,國美意識到一二線城市流量成本上升問題,并提出“最重要的是在四五線城市開店”的目標。在線上流量方面,國美推出美店社交電商平臺,希望通過實現消費者快速“種草”,增強用戶之間的黏性,最終促成交易。
王源認為,新零售本質上仍是線上、線下、物流一體化,即通過線上平臺接入線下模式,線下開通線上渠道,線上線下相互倒流,從而進行統一運營、用戶和品牌管理的模式。隨著新零售范圍的延展和創新,新零售有了更多賽道。國美作為零售業巨頭,實體店和美店可以為國美創造低成本流量,現在國美轉型打造社交電商,也是新零售上創新。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