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1 04:03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未知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長安責任保險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52.6%,與第三季度的-41.50%相比,償付能力再度預警。
自從被媒體爆出2018年第三季度償付能力為負值以來,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責任保險”)就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一月底,長安責任保險披露了2018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隨之各種負面新聞接踵而來。對此,公司在大多數時間選擇了緘默其口。直到日前,針對2018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公司在接受《投資者網》調研時,首度正面回應了質疑。
長安責任保險向《投資者網》表示,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管理層高度重視償付能力不足風險,正抓緊按照董事會通過的增資擴股方案,落實增加注冊資本補充償付能力工作。相關投資協議近期將予以正式確定,并啟動有關增資程序。目前,公司現金流正常,能夠確保公司履行正常理賠義務,有效保證公司客戶和相關債權人權益。
受累P2P 償付能力持續報警
1月30日,長安責任保險發布的2018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長安責任保險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52.6%,與第三季度的-41.50%相比,償付能力再度預警。
對此,長安責任保險解釋說:“四季度,我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變化主要受相關履約保證保險業務影響。公司對本季度新增逾期未還款涉及的履約保證保險保單全額予以立案,并按照保險合同和公司理賠程序正常結案處理,同時,公司對相應的抵押資產轉入追償處置程序;此外,四季度末公司對尚未到期的履約保證保險業務,根據監管規定計提保費不足準備金,以應對未來賠付風險。”
長安責任保險于2007年9月29日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開業,總部設在北京,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6.2億元。
雖然是國內第一家專業責任保險公司,但長安責任保險業務與普通財產保險公司并無本質區別。作為一家規模不大的保險企業,長安責任保險的業績,除2010年、2012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略有盈利之外,在其余年份均出現虧損。
據長安責任保險方面透露,公司在去年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大幅下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公司保證保險業務的賠款墊付增加,公司計提減值準備及準備金約4億元;二是公司投資出現虧損。
保證保險是指在約定的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需在約定的條件和程序成熟時方能獲得賠償的一種保險方式,其主體包括投保人,被保險人和保險人。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就是貸款合同的借款方和貸款方,保險人是依據保險法取得經營保證保險業務的商業保險公司。
其實,導致長安責任保險暴雷的保證保險業務大多與P2P平臺相關。P2P平臺相當于投保人,平臺貸款方是被保險人,保險人則是像長安責任保險這樣的保險公司。
簡單通俗地說,當平臺貸款方不能按期還款時,保險公司要履約代償并依法取得抵押物。
據公開資料顯示,與長安責任保險達成合作的P2P至少有10多家,包括存利網、精融匯、土豆金服、融金所、微財富、錢保姆、好利網、予財網、和信貸、邦融匯等。
增資擴股已成當務之急
2018年12月,長安責任保險收到來自銀保監會的監管函。銀保監會對長安責任保險采取了三大監管措施,一是責令增加資本金,加快完成增資擴股工作;二是公司及分支機構停止接受除車險和責任險以外的新業務;三是停止增設分支機構。
長安責任保險在《2018年4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公司主要通過投資資產變現的方式保障流動性,計劃向合作資金平臺轉讓投資資產的方式緩解流動性。另外,公司已將流動性風險上報董事會,后續現金流主要靠增加資本金。”
《投資者網》注意到,長安責任保險的凈現金流已從第三季度的負3000多萬元轉為第四季度的正6000多萬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長安責任保險急于增資擴股的同時,原有股東也在急于脫手。
日前,長安責任保險的第二大股東安徽省投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已將其持有的2.75億股通過安徽省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轉讓,轉讓價為3.3億元。但至今尚無明確的接手方出現。
實際上,在長安責任保險現有14家股東中,僅有安徽省投資集團和上海建工(集團)總公司是國有企業股東,而后者持股比例僅為0.62%。
顯然,長安責任保險在吸引到新的、有實力股東之前尚難擺脫困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