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2 09:46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大額預虧、債券違約、股價大漲,當這些看似矛盾的元素,都出現在雛鷹農牧(2.840,?-0.04,?-1.39%)身上的時候,引發“圍觀”也在情理之中。
大額預虧、債券違約、股價大漲,當這些看似矛盾的元素,都出現在雛鷹農牧(2.840, -0.04, -1.39%)身上的時候,引發“圍觀”也在情理之中。事實上,今年以來違約公司股價大多表現不錯,難道債券爆雷,股票照樣能夠發光?
雛鷹農牧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1月31日以來,股價從1.39元起步一路漲到3月11日收盤的2.88元,不到1個半月,股價翻番,跑贏行業指數(申萬二級)48個百分點。這會是哪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或者,什么樣的“利好”能支撐如此的股價走勢?
這家公司就是曾被譽為“A股第一養豬股”的雛鷹農牧,業績爆雷、深陷違約的雛鷹農牧。從公開信息來看,雛鷹農牧最近少有“利好”,“利空”倒不少。2月27日,雛鷹農牧發布2018年度業績快報,披露公司虧損30.41億元。
因流動性緊張,雛鷹農牧2018年第一期和第二期超短期融資券相繼在2018年11月和12月違約,本金總額為15億元,尚未兌付。本月8日,雛鷹農牧再度公告稱,將延期6個月支付3月9日到期的“16雛鷹01”的本息,本金為6億元。
不過,這似乎并不妨礙雛鷹農牧的股票大展拳腳。公司股價在1月最后一個交易日觸及1.39元的低位后,實現華麗轉身。
雛鷹農牧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今年以來,違約上市公司的股價大都表現不錯。
中信建投(27.460, 1.56, 6.02%)(25.900, -2.14, -7.63%)最新產業債周報專門就此進行了統計。報告稱,2018年共有13家上市企業首次發生債券違約,這些企業的股價從2019年初以來普遍上漲,漲幅最大的正是雛鷹農牧,股價下跌的僅有一家,是金鴻控股(6.800, 0.62, 10.03%),跌幅為2.2%。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這份報告統計截止日是3月8日,截至11日收盤,金鴻控股已成功“翻紅”。報告還稱,這13只股票中,跑贏上證綜指、滬深300、中證500和中證1000的分別有7只、6只、6只和6只,跑贏上市企業所屬申萬二級行業指數的有7只。報告認為,2018年首次違約的上市企業年初以來股價表現和市場平均水平差別不大。也就是說,雖然不是個個違約企業的股價都像雛鷹農牧那般強悍,但基本能夠實現市場平均漲幅。
這讓違約債券的投資者情何以堪?
債券違約后回收不樂觀
我國債券市場違約已逐漸變得常態化。據Wind數據,2018年共有124只債券違約,面值總額1205.61億元,數量和規模均超過前4年總和。在違約事件逐漸增多的形勢下,市場參與者不光要謹慎避雷,還得考慮踩雷后的應對。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央行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2019年央行債券市場工作有兩項重點工作,其一是擴大開放,其二便是管控風險;要管控好債券市場的違約強度,完善違約債券處置市場和違約債券的處置制度。
此外,由外匯交易中心組織的2019年首輪債券匿名拍賣已于2月27日順利開展。這次操作中,首次有到期違約債進入匿名拍賣并成功達成交易。市場在持續探索違約債券轉讓機制和后續處置方式。
不過,機構研究發現,債券違約后的回收情況并不樂觀。
據天風證券(11.710, 0.58, 5.21%)(11.130, -0.06, -0.54%)孫彬彬團隊統計,截至2019年3月7日,發生違約的162只公募債券,違約后有兌付行為的共39只,占總數的23.08%;兌付金額僅為166.88億元,占違約總金額9.06%;平均債券回收率為19.50%,平均回收周期為149.49天。孫彬彬團隊稱,數據說明雖然近半數的企業通過各種措施對違約債券進行兌付,但通常情況下,債權人能夠回收的金額依然有限。
申萬宏源(5.770, 0.11, 1.94%)(港股00218)(5.660, 0.12, 2.17%)孟祥娟團隊則研究了2018年以前違約債券的延期償付情況,償付率稍高一些,但也只有36%。
一旦債券投資者踩雷,不僅要耗費較長時間追債,而且資金回收率較低。
違約不等于沒有價值
“資金炒作。”一位券商債券研究員斬釘截鐵地告訴記者。“除此以外,找不到任何理由。”他補充道。
有市場人士則認為,這些違約企業的股價上漲也不無理由:一方面,估值修復具有普遍性。2019年以來,A股市場演繹以估值修復為主要特征的上漲行情。估值修復,源于前期A股估值下殺過于劇烈,自身有修復需求,而年初以來,海內外市場風險偏好共振回升、流動性持續充裕,為A股估值修復創造了條件。截至3月9日,申萬28個一級行業指數全部實現正收益,個股同樣呈現大面積上漲的態勢。這當中,一些“績差股”、“爆雷股”也跟著水漲船高。另一方面,2018年不少正常經營的企業發生了違約,緣于融資環境變化致使融資難度加大、資金鏈發生斷裂。2018年下半年以來,相關方面出臺了一系列舉措,支持民企紓困,信貸和債券市場都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不排除一些前期陷入困境的企業實現涅槃。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四季度以來,低等級的信用債、民企債的收益率和信用利差出現了較明顯的下行,一級市場發債情況也有所好轉,均表明中低資質發行人的債券融資環境有所改善。
不過,上述這位市場人士也表示,部分違約企業股價上漲,已超出估值修復的范疇,資金炒作的成分可能多一些。這些“績差股”、“爆雷股”通常與“重組”、“殼資源”等話題聯系在一起。A股市場散戶化特征仍比較明顯,題材炒作仍受到部分投資者熱捧。
這位市場人士稱,海外有的國家存在成熟的“有毒資產”投資群體,可以較好地對相關資產定價。違約不等于沒有價值,但要注意價值和價格是否匹配的問題。價格虛高越厲害,向內在價值回歸的壓力就越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