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2 10:20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張 敏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中國香港為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開啟上市之門、科創板重點支持生物醫藥企業上市的背景之下,生物醫藥受到了來自政府和資本的支持,而這也使得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生物醫藥項目融資加速。
在中國香港為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開啟上市之門、科創板重點支持生物醫藥企業上市的背景之下,生物醫藥受到了來自政府和資本的支持,而這也使得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生物醫藥項目融資加速。
近日,青島院士港陳璞院士生物醫藥系列推介活動成功舉辦。記者了解到,在推介會現場,包括海爾生物醫療等11家企業就生物醫藥產品和產業平臺建設運營等項目合作簽約49億元,有22家企業就疤痕修復、多肽小核酸等項目與院士團隊達成近110億元合作意向。
對于此次項目推介,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納肽得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創辦人陳璞介紹,資金對于研發型生物醫藥企業來說,越多越好。資金到位有助于企業開展更多的項目,從而分散風險。
不過,“創新研發階段的生物醫藥一大特點是,它每個臨床階段的研發都有價值。”陳璞介紹,這也有助于企業未來敲開上市之門。
核心技術是關鍵
陳璞向記者介紹,納肽得是最早進駐院士港的企業之一,在成立之初,政府給予了重要支持,包括早期的資金以及建立世界上一流的生物醫藥研發平臺等。
據陳璞介紹,目前,納肽得大多數項目屬于臨床前研究,此外也有個別產品已經通過一些醫院的倫理委員會通過走向病人。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國家鼓勵創新以及藥品審評審批的改革,生物醫藥創新藥企如雨后春筍般壯大。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月份,全球有新藥研發的企業有4100多家,中國擁有的新藥研發企業數量和加拿大并列第三位,占全球5%(美國47%,英國6%);中國醫藥(16.240, -0.01, -0.06%)研發力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可以預見的是,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研發實力大大提升,而融資的關鍵將取決于企業是否有核心技術。”一位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
據了解,目前納肽得生物醫藥公司重點發展三個項目,包括核酸藥物、免疫治療和體外腫瘤模型。
“這都是在早期技術研究的基礎上產生的新項目,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領先的。”陳璞表示,公司還儲備有多個項目。如果政策和資金支持到位,會開展更多的新藥研發項目。
陳璞介紹:“我們有一個納米多肽的專利,就是用納米技術,對多肽進行改作、修飾,然后用它靶向給藥,輔助藥物靶向傳輸。這種多肽在治療上用的量是很小的,合成比較復雜,一旦能用的話,就可在治療上起很大的靶向作用。在銷售時,價格每克超過了100萬元人民幣,已經開始小批量銷售。”
“我們在研究小核酸藥物時,就利用了納米多肽技術。”陳璞介紹,公司另外一個重點項目——3D體外腫瘤模型,原理是體外建立病人組織,這有助于醫生進行體外藥物的篩選以及進行藥物開發。而公司的免疫治療方向,有望克服現有藥物的缺陷,減輕現有藥物治療帶來的不良反應等。
多公司規劃上市
據記者統計,未盈利階段就赴港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數量在不斷增多,包括歌禮制藥、百濟神州、基石藥業、華領醫藥等。在推介會上,陳璞也對投資者關注的上市計劃進行了介紹。
陳璞表示,研發階段的生物醫藥屬于典型的“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長周期”行業,但是這些項目一大特點是,它每個臨床階段的研發都有價值。
陳璞表示,“公司結合生物醫藥的研發規律,對產品管線進行了梳理和評估,將研發重點集中在三個項目。我們的規劃是,一到兩年內拿到臨床批文,即IND。緊接著可以開展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如果做到臨床一期、臨床二期,這就證明了技術路線的正確性、安全性、有效性。我們將每一年的里程碑目標都實現,這是非常有價值的。而科創板、尤其是港交所都會認可這一點,允許符合條件的生物醫藥企業上市申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