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6 10:13 | 來源:時代周報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如果吳曉波是以財經記者的視角,相信應該不會愿意與全通教育(300359.SZ)的股票有任何牽扯。
吳曉波與全通教育(7.220, 0.00, 0.00%)(維權):生意的歸生意 作家的歸作家
時代周報記者 吳平 發自廣州
如果吳曉波是以財經記者的視角,相信應該不會愿意與全通教育(300359.SZ)的股票有任何牽扯。
2015年牛市前夕,吳曉波發表了著名的文章《我為什么從來不炒股》,尖銳地指出:中國股市創立初期就存在大量企業財報做手腳的情況,中國股市上劣幣驅逐良幣,公司基本面與股價表現沒有關系。
有趣的是,此后不久,全通教育的股價瘋狂飆漲,最高達到467.57元,超過茅臺,成為A股當時的股王。
而從近期的業績和基本面表現來看,全通教育顯然算不上好公司,甚至是“劣幣”。
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之所以會發生今天的交易,或許恰如吳曉波曾發表文章的標題《企業家為什么不是知識分子》。吳曉波在采訪中表示,做“吳曉波頻道”讓他從寫作者變為了產品經理和創業者。
“現在暫時還不能對外披露任何消息,一切以公告為準。”全通教育證券部相關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或許是筆好買賣
根據3月18日公告,此次交易購買的,主要是“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96%股權”。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九靈”)法人代表為吳曉波,旗下主要資產為包括吳曉波頻道、馮侖風馬牛、秦朔朋友圈、十點讀書在內的一系列公眾號,號稱擁有粉絲超過千萬。
有趣的是,包括吳曉波在內的巴九靈的原股東們,賣掉巴九靈,得到的不是現金,而是全通教育的股票。
根據公告,全通教育購買的方式,是向賣家發行股份以支付對價,而吳曉波和其他原股東們得到全通教育股票的價格,是“不低于市場參考價的90%”。也就是說,交易完成之后,只有全通教育股價繼續上漲,才能給巴九靈的原股東帶來更多財富。
如果交易完成,對于全通教育來說,其重要意義不亞于一次重生。
今年2月初,全通教育股價跌到最低的5元左右,而其在2015年的最高點曾經觸及99.93元(前復權價)。
在2015年,有分析師評價全通教育的研報標題為“內生外延打造智慧教育生態圈”“用戶、收入增速超預期,外延擴張再添猛翼”。實際上,恰是因為收購,以及隨之帶來的話題,讓全通教育在2015年獲取到近9億元的配套募集資金,也讓公司的股價暴漲。
有趣的是,公司的流動資產也從2014年的2.7億元,突然大幅度增加到此后的10億元左右,其中,最主要是應收賬款從2014年的0.6億元暴增到2017年的超過5億元。
公司收入和凈利潤也像打了興奮劑一樣高漲,從2014年的1.9億元突然增加到2015年的4.39億元,再增加到2017年的10億元左右,凈利潤也從2014年的4000多萬元增加到2016年的1億元左右。
巨大的商譽包袱也隨之出現。2014年,全通教育資產負債表上沒有任何商譽,但在2015年卻突然暴增到11.7億元,到了2017年底已增加到13.9億元。而根據全通教育2019年業績快報,公司商譽減值金額為6.4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公司股價一路暴跌,但全通教育原大股東卻早已落袋為安。
自2015年6月以來,全通教育董事長陳熾昌與多名高管合計減持10多次,累計套現超過8.6億元,而通過股權質押,相關人員也套取出大量資金。根據公告,截至2019年2月15日,僅陳熾昌個人,就已經將其手里98%的股票進行了質押,占公司總股本的24%。
而對于這些信息的意義,熟知資本市場套路的吳曉波不可能看不透。
“目前來看,全通教育已經計提商譽減值洗過澡,股價和市值也都處于低位,原大股東情況窘迫,這時候出手肯定能占據交易的主動;另外,巴九靈經歷了多輪融資,如果不拿去上市,誰來最終買單呢?”深圳某股權類私募基金負責人譚立(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流動性疑問
截至停牌前,全通教育的總市值為45.7億元,其大股東為陳熾昌,持股比例為29.25%,其次為全鼎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9.09%。
巴九靈的估值為20億元,吳曉波直接持股比例為12.81%,吳及其一致行動人總計持股比例為44.81%。而由于資產評估尚未完成,因此最終的交易價格也還沒有確定。
如果交易完成,吳曉波將成為全通教育的重要股東。
而根據全通教育的業績快報,2018年公司實際上虧損6.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已經下降到13.8億元。
“如果按照巴九靈20億元的估值來計算,兩者合并到一起后,巴九靈原股東在全通教育的股權比例,肯定要超過陳熾昌及其一致行動人。從業務上看,巴九靈肯定更具活力,而全通教育此前業務的包袱很重,這也會是個問題。”譚立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單純從生意和交易的角度來看,吳曉波截至目前的操作都還算完整。
2005年,吳曉波開始經營藍獅子,主要從事出版方面的生意。2014年,吳曉波把藍獅子的股權賣給皖新傳媒(8.150, -0.09,-1.09%),后者為安徽省的國有文化企業,也是出版行業的老兵,這筆交易也算是給藍獅子找了個好下家。
當時的轉讓價格為1.575億元,交易完成后,皖新傳媒獲得藍獅子45%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
2014年,吳曉波成立巴九靈,開始新媒體創業。在2017年的某次聚會上,吳曉波坦言,內容創業這三年,比以前十幾年都要辛苦。據他說,主要有四件難事:第一是要求有持續生產的能力;第二是要有內容產品化能力;第三是要有一個單品的億級化能力;第四是要有抗政策風險能力。
“對于股權投資來說,流動性是上市的最重要意義,否則早期買的股權很難變現,如果拖得太久,公司過了快速成長的周期,股權也許就會變得越來越不值錢,尤其是在文娛傳媒這一快速更新迭代的領域。前兩年公眾號挺火,但現在又到了視頻的天下。”譚立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如果此次交易完成,曾經尖銳批判股市的吳曉波,會怎樣處理自己的企業和股票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