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9 08:37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A股并購重組浪潮隨著市場回暖再度涌動。此前被市場所關注的跨界并購也開始“躍躍欲試”,似有風起之勢。
A股并購重組浪潮隨著市場回暖再度涌動。此前被市場所關注的跨界并購也開始“躍躍欲試”,似有風起之勢。
據統計,截至目前,A股市場的跨界并購已超過10余例,照此趨勢推測,2019全年的數字將超出去年。
由于跨界并購存在整合難、業績兌現不確定等問題,監管層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注。在目前的境況下,跨界并購增多究竟是“微風拂面”,還是“風高浪急”?仍需觀測。
跨界并購案例多了
數據顯示,2018年,有28家上市公司提出以“多元化戰略”為目的的并購重組,該數字創下近5年來的新低。2014年和2015年,該數字均在70家左右,2016年漲至119家,2017年大幅下降至39家。
記者初步梳理發現,今年以來,A股公司發布跨界并購的案例不下12起。
今年初,萬澤股份(10.980, 0.08, 0.73%)(000534)披露重大資產置換暨關聯交易報告書,公司擬置出相關房地產資產,置入內蒙古雙奇藥業100%股權,交易價格為11.8億元。
萬澤股份早已在謀劃“棄房”事項。在逐步剝離房地產業務的同時,2014年公司跨界進入了先進高溫合金材料及構件領域。待交易完成后,房地產開發銷售不再是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主業將變更為微生態制劑、高溫合金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公司表示,將以高溫合金作為今后的重點戰略發展方向。
2月1日,達剛路機(13.490, 0.25, 1.89%)(300103)宣布,擬以5.46億元現金向錦勝升城購買其持有的眾德環保52%股權。待收購完成,公司將跨界進入資源綜合回收利用領域,與其主營業務公路筑養路機械設備制造一道,構成雙主業格局。國中水務(3.480, -0.01, -0.29%)(600187)隨后披露,擬出資2.73億元收購新三板公司仁新科技52.53%的股份。一旦收購完成,國中水務將在當前污水處理、自來水供應和環保工程技術服務的主營業務上,新增電子廢棄物的拆解業務。
進入3月份后,跨界并購案例熱度不減。3月4日,杭州高新(17.070,-0.06, -0.35%)(300478)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2.5億元收購快游科技。借此,專業生產電線電纜用高分子橡塑材料的杭州高新,將跨界進入游戲產業。公司稱,交易有利于公司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同日,三泰控股(4.300,0.01, 0.23%)(002312)宣布,擬斥資不低于30億元收購以飼料添加劑、化肥生產和農業技術服務為主的龍蟒大地;赫美集團(11.120, -0.48,-4.14%)(002356)公告,擬與英雄互娛進行吸收合并的重大資產重組。
此外,山鼎設計(31.680, 2.88, 10.00%)(300492)擬以發行股份、可轉換債券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收購賽普健身80.35%的股權,以及北京賽普3.23%的股權,跨界進軍健身服務業;山東金泰(10.080, -0.34, -3.26%)(600385)擬收購麥凱智造51%股權,跨界切入嬰童文化領域;廣東榕泰(5.710, -0.07, -1.21%)(600589)擬收購從事云數據中心業務的能通科技20%至51%股權;全通教育(8.210, 0.00, 0.00%)(維權)(300359)擬作價15億元收購杭州巴九靈96%股權等。
跨界并購監管未放松
過去兩年跨界并購的“驟冷”與監管環境有關。監管層明確表態,遏制對于“忽悠式”“跟風式”和盲目跨界重組,引導資金脫虛向實,更多投向有利于產業整合升級的并購重組,更好地發揮并購重組的積極作用。
隨著市場轉暖,跨界并購似有升溫之勢,但監管并未放松。不久前,全通教育發布收購方案,擬作價15億元購買吳曉波旗下杭州巴九靈96%股權,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對此,深交所連發問詢函,追問杭州巴九靈究竟是職業教育還是廣告電商?同時,深交所還詰問本次收購事項是否存在“忽悠式”重組可能性等。
一邊是步步緊隨的問詢函,一邊是接二連三的“敗走麥城”。
4月2日午間,赫美集團突發公告,公司與英雄互娛的重組事項終止。赫美集團一個月前宣布該事項后,因“中國移動電競第一股”英雄互娛的借殼光環,公司股價連續漲停。蹊蹺的是,對于重組失敗的原因,交易雙方各執一詞,引得監管連連追問,公司股價也坐了回“過山車”。
房產商華發股份(9.060, 0.03, 0.33%)(600325)跨界折戟,只用了短短4天。今年1月19日,華發股份公告,子公司珠海華發華賢教育擬通過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摘牌受讓華發教育100%股權、容閎學校100%產權及辦學權、對外培訓學校100%產權及辦學權,總耗資達4.6億元。
該關聯交易在4天后宣告終止。公司稱,鑒于國家對教育行業的政策不斷出臺,交易的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大,基于審慎性原則,經與各方溝通后,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決定終止收購。
鋰電并購成“重災區”
記者注意到,近年跨界并購失敗案例較為集中的是鋰電行業。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有10余起鋰電資產并購案擱淺,進入2019年,這一趨勢暫未改變。
今年1月11日,中利集團(9.650, 0.01, 0.10%)(002309)發布公告,決定終止籌劃收購頂尖動力電池廠商比克動力,并將未來的業務規劃重點之一聚焦到軍工電子領域。這意味著,中利集團籌劃近一年、交易價格預計達100億元的重磅并購折戟沉沙。
時隔不久,1月18日,八菱科技(30.600, 1.58, 5.44%)(002592)公告,將終止宇量電池股權收購意向。去年5月,八菱科技公告擬受讓宇量電池20%至30%股權,后遭深交所問詢。
2月初,愛康科技(2.250, -0.03,-1.32%)(002610)稱,因交易雙方在談判過程中對協議部分條款無法達成一致,公司決定終止籌劃收購鑫成泰一事。至此,愛康科技籌劃8個多月進軍鋰電池及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愿望落空。
3月下旬,本想跨界轉型的美都能源(3.120, 0.28, 9.86%)(600175)黯然公告,公司與瑞福鋰業原股東簽署了《終止收購瑞福鋰業股權的協議》,現瑞福鋰業原管理團隊擬回購公司所持56.18%股權,交易后公司剩余持股比例為14.86%。同時,公司稱正與瑞福鋰業其他原股東磋商,待協議達成后將完全退出。
“善始者眾,善終者寡。當一個行業熱的時候,該行業的并購肯定會多發,等到市場轉涼,不少并購標的‘原形畢露’,無法繼續推進了。”市場人士表示,前幾年鋰電池行業景氣度較高,行業內并購重組頻仍,但隨著行業洗牌加速、利潤空間收窄及A股市場監管強化,不少并購無法落地。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