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1 04:42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廊坊所轄縣域的常住人口占到總人口數的87%,各縣域產業特色明顯。依據上述的地方和機構特征,廊坊銀行從2015年起將業務發展重點戰略落在了縣域地區,針對農業產業
本報記者 袁元
在支行網點較少的背景下,城商行如何做好針對農業生產經營方面的金融服務,廊坊銀行的答案是數字先行。
廊坊所轄縣域的常住人口占到總人口數的87%,各縣域產業特色明顯。依據上述的地方和機構特征,廊坊銀行從2015年起將業務發展重點戰略落在了縣域地區,針對農業產業,該行將布設服務網點與開展數字農貸——“愛農貸”項目并行,試圖破解城商行在服務農業產業中的掣肘。
發掘“觸角”
“貸款僅是金融服務的一部分或是一種呈現形式。在這之前,基礎的金融服務通達是必不可少的。”據廊坊銀行菅建英介紹,廊坊銀行服務縣域戰略的其中一個方面是搭建相對完善的農村金融服務架構。
“目前,我們在縣域已經形成了三級服務架構——廊坊區縣域網點已達到全覆蓋,部分鎮設有二級網點,并在村街中設置了200多個金融服務站。”菅建英坦言,已建成的金融服務站相對需求而言仍是不足的,但這種渠道在滿足基本金融需求的同時,卻也提供了良好的提升市場基礎、發掘潛在客戶的途徑,這對于致力長期深耕縣域金融的廊坊銀行是不可或缺的。
為了能盡快打開市場,廊坊銀行在開展數字農貸業務時還發掘了新的“觸角”,以更高效地觸及農業主體的金融需求。
量化預計收入 降低主觀決策風險
廊坊銀行在開展農村貸款業務時,主要是采用了“‘愛農貸’的模式,其基本邏輯是運用農業大數據、農貸調查APP、農貸評分卡、線上自主提款等方式,通過農業價值鏈為突破口,計算農戶的預計收入與成本預測,以確認對客戶的最高貸款限額。”菅建英向記者講解了廊坊銀行數字農貸項目的基本運行方式——收入是用種植畝數、畝產量與農產品的田間地頭的價格(通過農批市場價格進行還原)來確定;由于農業生產成本的相對標準化,成本項也是可以被預測的。而這其中所涉及到的各項指標,該行工作人員都根據當地農業產業情況,針對現有農業細分行業建設了價格、產量、成本的基準值數據庫,并且在使用過程中還都會與實際情況進行校準,以保障預測的相對精準性。“指標體系中自然也不會少了征信數據,占到總體比重的二到三成。最終模型會形成一個對客戶風險的預判,對應預計的可支配收入,銀行會給出不同貸款上限。
菅建英還告訴記者,除此之外,客戶可以選擇受托支付的方式去使用貸款額度,這不僅把貸款金額鎖定在生產經營環節,進一步降低了信用風險,也可以很好地為農戶節約利息成本。
多方聯手 提升數據規模效應
自2017年5月在永清縣成功發放第一筆貸款至今,廊坊銀行“愛農貸”業務規模已超過了6000萬元,服務農戶、新型農業經濟主體500余戶,也未出現任何不良。盡管這一模式還是只能覆蓋部分的信用、市場風險,但其中風險量化和供應鏈金融的思路是有較大突破的。
有了這樣相對成功的階段性成效,廊坊銀行的腳步也不會止于此。“今年7月份,經河北省農業廳審核和推薦,‘愛農貸’成功入圍農業農村部“2018年度金融支農服務創新試點”項目,并獲得中央財政試點獎勵資金485萬元“廊坊銀行品牌公關部總經理陶冶告訴記者,“我們會將其用于‘愛農貸’數字金融系統升級、農業金融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產業化復制推廣。”
廊坊銀行認為,一個銀行的網點畢竟是有限的,這一系統平臺及其農業大數據庫的價值不應被限于單一的地域。“我們下一步將與河北省農業廳共同搭建一個以政府為依托的農業大數據服務平臺,已經著手在準備了。除了接入已有數據,我們更希望通過政府以及其他機構的力量,打通河北省農業產業的信息瓶頸,幫助更多金融機構做好農業金融。”
針對產業化復制方面,“愛農貸”已經開始向石家莊市辛集、藁城區等農業發展重點區域推廣,針對特色村莊進行產品定制式的投放計劃。另外,廊坊銀行與IFC已于近日向濰坊農商行派出專家團隊,進行數字農貸模式的跨省復制推廣。
“對于平臺和自身發展,我們都是愿意進行模式推廣的。”菅建英說道,“我們需要通過不斷拓寬范圍,接觸新的區域、品種及生產方式,來不斷更新和強大數據力量,我們的平臺系統也才可以得以不斷地擬合和優化。”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