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2 08:47 | 來源:投資者報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一邊公布上市以來的首份成績單,另一邊則是公司多位元老級別的高管離職,為何這些高管們寧愿一起“打下江山”,卻也不愿意一起“守江山”?背后究竟有何隱憂,耐人尋味
申訴率偏高伴隨元老紛紛離職 德邦股份(21.200, 0.65, 3.16%)“野心勃勃”藏何隱憂
一邊公布上市以來的首份成績單,另一邊則是公司多位元老級別的高管離職,為何這些高管們寧愿一起“打下江山”,卻也不愿意一起“守江山”?背后究竟有何隱憂,耐人尋味
《投資者網》向勁靜
“德邦快遞僅用5年時間,便實現了快遞業務從0到100億元的突破,成為大件快遞細分市場的行業龍頭,公司正處于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這是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邦股份”,603056.SH)董事長崔維星在《致股東的一封信》中所說的話,簡單一句話里,透露出德邦股份在大件快遞這一細分領域的“野心”。
可值得玩味的是,德邦股份一邊公布上市以來的首份成績單,另一邊則公布公司多位元老級別的高管離職。盡管德邦股份董事長崔維星“野心勃勃”,但這些元老級別的高管們為何一起“打下江山”卻不愿意一起“守江山”?這些高管離開之后,德邦股份的大件龍頭地位還能保住嗎?又會給公司帶來怎樣的影響?就相關問題,《投資者網》聯系德邦股份,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業績大漲背后暗藏隱憂
德邦股份于2009年成立于上海,去年1月16日在上交所上市,成為了繼順豐和“三通一達”之后登陸資本市場的物流企業,也是第一家堅持選擇在國內主板IPO方式上市的物流企業。
日前,德邦股份公布了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度成績單。數據顯示,去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為230億元,同比增長13%;凈利潤為7億元,同比增長28%。德邦股份這230億元的營業收入,超過韻達、中通和申通(分別為138億元、176億元和170億元),從而被稱為快遞業的“大黑馬”。
具體來看,在德邦股份的主營業務中,快遞業務收入為 114億元,同比增長65%,高于行業平均增速;毛利率為9%,同比增長3.8個百分點;快遞業務量為4.5億票,同比增長 647%;快遞票均收入為25 元,同比上漲0.4%。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德邦股份采取直營模式,所以人力資源成本較加盟模式更高,具體來看,公司去年的人工費用及運輸費用成本合計占全年營業成本的82%。快運業務去年收入為112億元,同比下降14%。就此,公司表示主要受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整車業務處于戰略調整期,業務量有所收窄帶來的綜合影響。而其他業務(包含倉儲與供應鏈、跨境業務)收入為4億元,同比下降1.4%,公司稱主要是受2017年金融業務剝離影響所致。
此外,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8年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德邦快遞在公眾滿意度上的得分并不理想,在7家已上市快遞公司中排名墊底。數據顯示,德邦快遞2018年11月和12月的申訴率(快遞企業每百萬件業務量發生申訴問題的件數)分別達到111.4和109.77,高于順豐、中通、韻達等企業,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投遞服務、郵件延誤和郵件丟失短少方面。德邦股份針將如何提升客戶滿意度?對此,公司層面并未回復。
三名元老相繼離職
“金三銀四”,是跳槽旺季,德邦股份的高管們也“按捺不住”,紛紛“因個人原因”而離職。
從今年3月份開始,德邦股份出現多位高管離職。3月4日,黃華波因健康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隨后3月18日,韓永彥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職務;再到4月10日,單劍林也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職務。
引起投資者注意的是,這三位均為德邦股份的元老級別人物。尤其是黃華波,在德邦股份從業近19年,從2001年7月的營業員至2019年3月5日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而韓永彥和單劍林雖在德邦股份的工作年份不如黃華波,但也有近13年了。其中,韓永彥是從公司統計員做到副總經理、輪值CEO;單劍林是從財務會計到副總經理。
有業內人士認為,德邦股份如今正處于中速穩定發展時期,他們三人身居高位,綜合情感、年齡等各種因素來看,都不太可能離職,除非有其他外力因素。那到底是何原因呢?此外,三位元老級人物的離職,將會給德邦股份未來帶來怎樣的影響?《投資者網》將會持續關注。(思維財經出品)■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