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4 10:21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繞組線細如絲線,使得嘉正欣的工廠像一座紡織廠,然而,這平平無奇的繞組線,卻決定了新能源電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趙琳 見習記者/王小康 王曉悅
在深圳市光明新區一座簡單的辦公樓里,《證券日報》記者見到了剛從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貫標的會議中抽身的嘉正欣董事長李剛。
“公司計劃今年做好內部規范,明年做股權改革,三年后申請科創板上市。”李剛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自2003年開始做新能源繞組線,嘉正欣在這一細分領域已深耕15年有余。截至2018年底,公司客戶遍及亞歐美洲,年生產量達144.93萬公斤。李剛預計,公司2019年銷售規模將突破1.2億元,凈利潤將達到1200萬元,預計實現30%的年增長率。
李剛表示,公司還在擴產、建研發基地,并準備進入不同的行業,公司的發展將會是幾何式的增長。”
立志做“小而美”的公司
繞組線細如絲線,使得嘉正欣的工廠像一座紡織廠,然而,這平平無奇的繞組線,卻決定了新能源電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用到電的都需要繞組線。”李剛告訴記者,繞組線產品應用場景多樣,涉及燃油汽車電子器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無線充電、智能家居、醫療器械、通訊設備及家用電器等領域。2019年,公司將重點布局汽車和醫療兩大領域,乘動力電池及醫療器械的東風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目前,嘉正欣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已擁有IATF16949體系認證、德國VDE認證,不光是比亞迪的一級供應商、華為的二級供應商,還與科士達、松夏等外資企業建立了合作。醫療影像設備方面,嘉正欣已向美國上市公司Analogic下屬公司安絡杰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供貨。
據了解,嘉正欣2018年全年產銷量達到1300噸左右,市占率在17%以上,產品銷售量在行業中排名第一。而公司預計2019年產品的市占率將超過20%。同時,依托強大的工業基礎和當地政策支持,嘉正欣將在株洲建設新的生產基地,建成后,公司產能有望提升1.5倍。
“雖然目前嘉正欣在規模和產品豐富度上與行業第一尚有差距,但嘉正欣的競爭優勢體現在十余年的工藝積累。公司具備了設計與制造高頻率、高擊穿電壓、大橫截面利茲線的能力,可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定制化、小批量柔性生產。”一位專注繞組線領域的業內人士說道。
“這些工藝,需要時間不斷試錯,是人力物力財力的積累。”李剛表示,嘉正欣未來仍會專注做繞組線,立志做小而美的公司。
“向市場尋求答案”
實際上,新能源繞組線是非常細分的新興領域,行業中尚未形成標準,可以說一切均是未知。而嘉正欣靠著多年的沉淀與積累,在未知中摸索出了一條“向市場尋求答案”的道路。
“當時我們知道要真正去做研發去做創新的話,我們的條件是不夠的,所以我們一直以來走的都是一個相對穩健的道路。”李剛如是說。
據嘉正欣的技術總監吳衛青向記者介紹,公司的訂單都是批次多,批量少,公司的生產設備也很獨特。品質部經理王林表示:“因為我們客戶每一款產品的工藝結構不一樣,所以每一款產品都要更改規格,都要進行手工的調試。”
一“嘉人”共同享有
作為一家體量并不大的公司,嘉正欣在企業文化以及企業管理方面卻比很多大公司做的要更全面和完善。
“我希望企業未來是社會的,在創業之初就希望去家族化,大家族化。我們對內統稱,都是互稱‘嘉人’,諧音‘家人’。”李剛在企業治理方面,有其超前的意識,“我希望通過打造命運共同體達到利益共同體,讓公司和員工一同進步、成長,共同享有。”
同時,嘉正欣還在全面推進精益生產,降本提效。“公司精益生產的意識已深入全員,在推進方面則分為九個階段,我們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李剛如是說。
在生產方面,王林還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近幾年,公司將全力往車載產品和醫療方面轉化,除新建生產及研發基地外,還會對現有車間進行改造。未來,嘉正欣還將推進智能化以及自動化的生產,實現全程在線檢測。
對于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李剛強調,嘉正欣不會一味甩掉制造。“企業發展要落到實處,中國制造升級需要從基礎生產入手,形成完善的產業鏈,希望我們公司能在其中貢獻一份力量。”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