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8 09:09 | 來源:藍鯨財經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往年,2018年僅有創金合信基金進行了QDII業務資格申報,2017年甚至沒有基金公司申報。也就是說,今年以來基金公司申報QDII業務資格的步伐已經悄然提速。
在2018年、2017年公募申報QDII業務資格幾乎停滯后,2019年3月至今,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已經有中歐基金、長城基金、民生加銀基金3家基金公司先后提交了QDII業務資格的申請。
3家公募密集申請QDII資格
據證監會申請受理及審核情況公示顯示,自今年3月以來,已經有中歐基金、長城基金、民生加銀基金3家基金公司先后提交了QDII業務資格的申請,申報時間分別為3月14日、3月29日和4月12日,最新進度中上述3家基金公司已經對其QDII的申請材料進行了補正。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往年,2018年僅有創金合信基金進行了QDII業務資格申報,2017年甚至沒有基金公司申報。也就是說,今年以來基金公司申報QDII業務資格的步伐已經悄然提速。
而在近幾年,基金公司布局海外投資,申請QDII業務資格的進程并不順利。上述表格顯示,在目前仍處于申報待批的10家基金公司中,中郵基金于2015年10月便提交了申請,但截至目前已經等待了三年半的時間,目前仍處于第一次反饋階段。此外,2016年申報的平安基金、安信基金也仍處于第一次反饋階段,方正富邦基金、銀河基金、北信瑞豐基金等多家公司的進度還停留在補正日。
其實,上一次大批批準基金公司QDII業務資格還是三年前,2016年,申萬菱信基金、財通基金、中融基金、中加基金、國壽安保基金等5家基金公司獲批QDII資格,此后僅有萬家的QDII資格于2018年10月獲批。
對于今年以來3家公募密集申報QDII資格的原因,好買基金研究中心向藍鯨財經表示,一方面2018年5月后QDII額度已經有明顯上升,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家在政策上也更強調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適當配置海外資產可以分散國內單一市場投資風險,市場對全球配置資產的需求強烈。
公募積極發展QDII業務
一方面是QDII業務資格審批停滯,而另一方面,為控制國內資金出海速度及穩定人民幣匯率,QDII額度自2015年初開始收緊,這些有了QDII業務資格的公募卻也常常面臨“有資格、沒額度”的尷尬局面。
直到2018年,QDII額度才在時隔3年后再次擴容。
2018年4月25日,外管局披露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額度審批情況表,顯示約24家機構獲得新增QDII額度83.4億美元,其中有15家基金公司瓜分了55.5億美元的額度。具體來看,分別有9家基金公司QDII額度有所新增,包括博時(10億美元)、易方達(8億美元)、富國(6.8億美元)、招商(5.5億美元)、銀華(3億美元)、鵬華(3億美元)、華泰柏瑞(2.8億美元)、景順長城(2.5億美元)、廣發(2億美元);另有6家基金公司首次獲得QDII額度,包括國壽安保(2.6億美元)、浦銀安盛(2.3億美元)、中加(2億美元)、天弘(2億美元)、財通(1.7億美元)、東方(1.3億美元)。
此后在2018年7月,QDII額度再度增加至1032.33億美元,至今已9個月再無增加。
整體來看,據外管局披露,2018年共有21家基金公司的QDII投資額度得到獲批或有新增,截至目前共有41家基金公司共獲得353.7億美元的QDII額度,占據全市場1032.33億美元總額度的34.26%。
由于QDII額度是稀缺資源且市場需求度較高,獲批新增額度后,多家基金公司也開始積極發展QDII業務。
據統計,2018年4月以來,各大基金公司陸續新發行了47只QDII基金,而目前全市場共有263只QDII基金(按不同份額分開計算),合計資產凈值約800億元,占所有公募資管規模億元的0.56%。其中管理規模較大的公司有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南方基金、嘉實基金、上投摩根基金等。
從產品類型來看,據國金證券(10.84 +0.09%,診股)研報顯示,目前QDII基金中指數型產品規模最大,其次分別為債券型產品、混合型產品和股票型產品,投資區域主要集中在香港市場和美國市場,投資行業則主要看重金融行業和信息技術行業。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